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076)
报纸
(472)
图书
(156)
学位论文
(136)
会议论文
(7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49)
地方文献
(156)
红色文化
(40)
宗教集要
(32)
地方风物
(15)
非遗保护
(11)
才乡教育
(6)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2
(220)
2011
(212)
2010
(195)
2009
(202)
2007
(181)
2006
(135)
1996
(74)
1991
(63)
1984
(55)
1982
(48)
按来源分组
文献
(49)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9)
文学界(理论版)
(3)
图书与情报
(3)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
(2)
天津人民出版社
(1)
理论界
(1)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
相关搜索词
周礼
礼记
版本考辨
复音词
王莽
时代考
字义
孔颖达
考证
土地
《周礼·春官宗伯》
美刺
兴
郑司农
传
郑玄
《周礼注》
《文耀钩》
古文
复
今书
大跃进
天府
日月
徐州
先秦史研究
名物训诂
郑玄注
诸子
首页
>
根据【检索词:郑玄《周礼注》从违马融《周官传》考-兼论汉人师法、家法之议】搜索到相关结果
3910
条
孔子说诗的观念要求与价值取向探析
作者:
刘春雪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无邪”
“诗言志”
周礼
孔子
价值取向
描述:
孔子生活在用诗的时代,他的"思无邪"是从春秋实用角度对《诗三百》道德教化价值所作出的评价,是对诗的价值判断。其"诗言志"之"志"是指用诗人着志,是理性的、功利的,但以恢复
周礼
为己任的孔子来说
“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
作者:
徐凤先
何驽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影千里差一寸
周
髀算经
周礼
陶寺
王城岗
描述:
,也就是《
周
髀算经》和《
周礼
》所记载的两个夏至日影长度;通过对早期长度和距离的分析证明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当时的1000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明史上日影测量和大范围地理测量相继开始的特殊时期,由此
“克己复礼为仁”的因果必然性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张自慧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公
儒家
周礼
克己复礼
描述:
人们通过"克己复礼"可以达到"仁"的境界。"克己复礼为仁"的命题同样适用于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它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类全球伦理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春秋之际以诗言志的文学批评论
作者:
余和生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言志
尚书
周礼
吴季札
文学批评
描述:
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学批评的人文传统与创新精神。
论《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及其成因
作者:
金荣权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
南
召南
房中乐
雅乐
周礼
描述:
的地位;"二南"被孔子所重视是由于诗歌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反映出孔子对恢复
周礼
的渴望。
西汉的隐微学术与体制之争
作者:
王晨光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汉
隐微学术
周礼
封建
诸侯
描述:
西汉初期学术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在五行与阴阳思想之后,皆蕴含着对封建制的批评与重塑。相对而言,《
周礼
》代表的传统儒学亦暗含诸侯各定其制、王需对四方诸侯形势地利观察以制定具体政策的思想。
凭几与隐几:文本和图像中的“一物二义”
作者:
李溪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几
周礼
庄子
白居易
陈洪绶
描述:
子》齐物精神的隐几之风,却在汉魏逐渐与日常生活结合,至白居易后被塑造为文人形象的典范,而尤以晚明陈洪绶的图像表达最为丰满传神。隐几不仅表现在画面自身,也是对画家及观画者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的表述,从而将画家、画面和观者凝聚于一个整体意义之中。
论周代献诗制度“以美为谏”现象
作者:
祝秀权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献诗制度
以美为谏
卷阿
周礼
正变
描述:
“刺”的不同,实际是以不同视角对“以美为谏”献诗传统加以观照的结果,二者殊途同归、相得益彰。“风雅正变说”与“以美为谏”献诗传统有关。“以美为谏”献诗传统决定了《诗经》温柔敦厚的特质,对后世诗歌创作亦有深刻影响。
春秋官制与《
周礼
》职官系统比较研究——以《
周礼
》成书年代的
作者:
李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
周礼
》
成书年代
春秋
职官制度
描述:
善齐备的职官系统,故从职官研究入手,应是最切合实际、最直接之作法。《
周礼
》书中保存了许多宝贵的上古职官制度的史料,该书作者采用的职官资料应该主要是依据其生活时代的职官系统,加上前代流传下来的史料,再
《
周礼
》成书时代与国别问题研究——基于《
周礼
》所见若干制度
作者:
李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
周礼
》
成书时代
国别
地域特征
战国时期
描述:
的“厩”及相关的职官问题进行讨论,以探究《
周礼
》所见
马
政职官及制度资料的来源。就目前所见材料而言,东周时期楚国、秦国
马
政
官
的命名原则基本上都与“厩名”有关,可称之为“以厩名
官
”现象。而这种现象仅见于楚
首页
上一页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