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应是“蘧归山"
作者:李大新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  2009年  2009年  胡愈之  胡愈之  出版界  出版界  怀念  怀念 
描述:2009年6月13日,《光明日报》第5版所刊《胡愈之,备受明友怀念的出版智者》一文云:“当1986年1月,90岁的胡愈之真的蘧归山时,出版界中著文怀念的人也最多。”其中“蘧归山”的“蘧”当作“遽”。
王安石论研究
作者:赵中国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无与有  自然与人力 
描述:的必要性。王安石论在北宋儒学复兴中开道论建构的风气之先,但因为其论有以无为本体的倾向,被认为杂于佛老,所以后世大儒对其评价不高。
宁的歌唱之路
作者:黄蔚  来源:歌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音乐学院  歌舞剧  和谐  演唱者  演唱会  大中华  艺术学院  老师  道路 
描述:当《和谐大中华》的歌声响遍《关爱未来,构建和谐》大型演唱会现场时,演唱者陈宁,一位美丽的瑶族姑娘以她
由“何可胜也哉”想到的
作者:苏枫  来源: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高中语文教材  旅游业  汉语词典  疏漏  人教版  名教师  日光  错误 
描述:读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当读到"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也哉"时,心中颇有感触。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在十余年的教书生涯中,也发现了一些"何可胜也哉"的不该发现
儒墨复古之争
作者:庄子筍  来源:大科技(百科新说)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复古  儒墨  春秋战国时期  老子  大禹  制礼作乐  周礼  道家思想 
描述:子看来堪称完美的"周礼"。只要读过《论语》的人不难发现,孔子非常推崇"礼",尤其是周礼。
黄鹤论“”实战突围
作者:吴江  来源:中国农资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题则是"生态",破题法则应是"发展".如何将三者结合、完美实施,则是正道将要与经销商共同携手的契合点.
大教育:每个人都应是大教育的传播者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教育:每个人都应是大教育的传播者
葛立方论杜:重提杜得失的话题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诗派  葛立方    《韵语阳秋》  杜诗  苏轼  杜甫  王安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艺术技巧 
描述:葛立方论杜——重提杜得失的话题杨胜宽葛立方(?—1164),字常之,号懒真子。所著诗话《韵语阳秋》二十卷,堪称宋人诗歌批评的“巨著”。尽管从宋人赵与时《宾退录》直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指
试析齐与鲁中的一些问题 续
作者:金德建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子思  中庸  孔子  孟子  学术文化    周礼  司马迁  战国 
描述: (下) 鲁齐、鲁二地接壤,学术上容易得到交流机会,历来均被称为文明之邦,有共通的特点。但无容讳言,二地学术文化上的分歧,也非常突出。例如:一、春秋时鲁地孔子奔走,栖栖皇皇,求仕官职;战国时齐威王
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诠释  宋明理学  知识论诠释  实践论诠释 
描述:为达成明理这一理解目标的重要保证,知行合一说凸显了理解中的实践智慧。陆九渊意义上的明理具有了实践论的意味,其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实践论诠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