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394)
报纸(893)
学位论文(170)
图书(153)
会议论文(4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512)
地方文献 (77)
地方风物 (33)
宗教集要 (10)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4)
文化溯源 (4)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4(484)
2013(458)
2011(532)
2010(539)
2009(481)
2006(338)
2004(228)
2001(220)
1993(117)
1974(9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8)
抚州师专学报(67)
成才之路(7)
中国经济周刊(3)
内蒙古电大学刊(2)
中国医疗保险(1)
科学之友(B版)(1)
未来英才(1)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1)
华章(1)
书法名家王安石挥毫客都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你拍我拍] 3月中旬,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书法名家王安石不远千里从江苏无锡来到梅州献艺。10多天时间,王安石的足迹遍布梅州的山山水水,他感叹,世界客都梅州
《伤仲永》 (北宋)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
伤仲永[北宋]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牛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读经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
国学拾零王安石撕稿
作者:暂无 来源:燕都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安石曾写过一篇叫《兵论》的文章。 一天,一个叫刘颁的人去拜访他。王安石正在吃饭,看门人就把刘颁带到王安石的书房内用茶。书桌上放着一篇《兵论》的草稿,刘颁便拿起来仔细地读了一遍。他的记忆力很强
王安石的茶故事与法思想
作者:暂无 来源:甘肃法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龙域少主 宋代彭乘著的《墨客挥犀》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时,有一次去拜访当时的点茶大师蔡襄,即蔡君漠(宋代茶书《茶录》的作者)。蔡襄久仰王安石大名,想在茶艺上得到他
加给改革家王安石的离奇“罪名”
作者:暂无 来源:华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就曾经被人多方玷污。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不但在文学上有突出成就
王安石:史上最邋遢的宰相
作者:暂无 来源:济南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为卿画眉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述颇丰,留有诗歌1540多首,散文800多篇。熙宁二年他被提为参知政事,次年位及宰相。他在神宗支持下推行变法
秋日,面对款款走来的王安石
作者:苏建召  来源:检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1岁中进士,在主考官审定第一名的情况下,因文章用典惹得龙颜不悦,最终被定为第四名。对此,他只是淡然一笑。  在一个倚重文官的时代,考取进士后,随时都有升任京官的机会。他却一次又一次地以家境贫寒、家事缠身为由,屡屡放弃或拒绝进京做官。朝廷赐以群牧司判官的肥差,他本来要辞,碍于欧阳修的面子,不得不赴
王安石法律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法院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中国古代官吏身兼执法和司法重任,其法律素养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对官吏法律知识的要求一直是忽略的,自汉代始,官吏选拔和任命条件中,忠诚第一,次则看其对儒家经义的掌握程度,任职者法律素养的高低很少考察涉及。隋唐科举制设立之后,虽有“明法”一科算作给法律考试以一席之地,但它在诸科之中极受冷
非常道 “扒灰”之于苏东坡与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头头是道 COMMENT 苏东坡的《留侯论》里有句话,“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有大智大勇大胸襟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 紫衣飘飘 紫衣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次看到“扒灰”这个词,是在《红楼梦》里,焦大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