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908)
报纸(528)
图书(144)
学位论文(134)
会议论文(9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26)
地方文献 (336)
地方风物 (77)
非遗保护 (37)
宗教集要 (10)
才乡教育 (8)
红色文化 (7)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3(217)
2012(275)
2011(276)
2010(229)
2008(228)
2006(138)
2005(100)
1991(59)
1960(13)
1934(2)
按来源分组
文物(1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5)
河北学刊(4)
城市规划(3)
档案学研究(3)
求索(3)
甘肃理论学刊(2)
新远见(1)
广陵书社(1)
图书评论(1)
龙开胜书法字帖五种 清汪黄鹤楼铭并序
作者:龙开胜书  来源:中国书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龙开胜,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书法作品以古为本又融汇创新,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现了艺术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
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书院教师角色研究:以明儒罗汝芳为例
作者:黄漫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中后期  书院教师  教师角色  儒学平民化 
描述:代和自身职业发展需求,适时改变教师角色过程,并提出了对当今教师角色扮演的一些思考。第一部分通过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相关概念界定,指出以往学界在书院教师角色研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白,并且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部分叙述了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的发展脉络,并对比了明初和明中后期书院教师在角色扮演上存在的不同,认为由于儒学平民化的纵深发展,使得书院教师在积极思考角色的变化。第三部分介绍了罗汝芳的书院教师生涯,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罗汝芳在担任书院教师期间所做的四个角色变化。最后,本文总结了明中后期书院教师角色演变的原因,并分析了教师角色演变的时代意义及对当今教师职业角色扮演的启示。
折戟广州诚广场 “大法官”黄松有近期被审判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经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折戟广州诚广场 “大法官”黄松有近期被审判
诚广场”系列案还债方案今或明朗●黄松有和杨贤才等高官因
作者:暂无 来源:湛江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综合消息 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今天上午9时30分,该院在1号大法庭召开“诚广场”系列执行案件第三次债权人大会。 “诚广场”现已改名为中石化大厦,此前曾有“广州第一烂尾楼
诚广场”系列案今再开债权人大会●黄松有和杨贤才等高官因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诚广场”系列案今天召开第三次债权人大会。本报记者方谦华陈奕启摄 本报讯(南方日报记者刘冠南)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今天上午9时30分,该院在1号大法庭召开“诚广场”系列执行案件第三次
超诸强盯上建业国脚黄希扬韩燕铭即将加盟
作者:暂无 来源:郑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超诸强盯上建业国脚 黄希扬韩燕铭即将加盟 本报讯(记者 刘超峰)尽管距离转会日期还有20多天的时间,但超诸强早已开始下手,纷纷追逐适合自己的球员。昨天,记者从建业俱乐部获悉,足协近日
青岛能2:1重庆力帆 裁判威武,黄希扬哭了“这球我们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比赛结束后,力帆队员围着裁判要说法,但这样的举动于事无补 终场哨响,比分定格在2∶1。当青岛中能队员挥手欢庆时,力帆队愤怒地围住了裁判。力帆队长黄希扬带着哭腔,摊着手说:“这球没法踢,真没法踢
凭祥市教育局原局长李浩基在中小学建筑工程,受贿25次共3
作者:暂无 来源:南国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骆南华 通讯员 王绍阳 凭祥市教育局原局长李浩基在该市教育系统的工程建设中,25次受贿共35.85万元。被纪委查处前,他急忙退回最后一笔受贿款16万元,幻想“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截至11月9日,与李浩基案相关的凭祥市教育局原副局长梁建成受贿案、两名建筑老板行贿案,分别被崇左市江州区、宁
浅探“临川四梦”演出传播的不均衡现象
作者:王省民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不均衡现象  传播  演出  戏剧创作  《牡丹亭》  艺术成就  汤显祖 
描述:临川四梦代表了汤显祖戏剧的艺术成就,它们共同构成其宏伟的梦剧结构形式,是我们研究汤显祖戏剧创作的主要对象,我们应该将临川四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但是,在临川四梦的传播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
毁誉从来不可听 是非终究自分明:论《警世通言》的王安石
作者:栗文杰  来源: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  文学  历史  历史 
描述:在《警世通言》中有两篇描写王安石的文章,一篇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另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这两篇文章对同一主人公王安石一贬一褒。本文通过对《警世通言》编纂目的及这两篇文章创作背景的分析,论述宋朝、明朝对王安石这一形象的认识转变过程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