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和《风流梦》比较
作者:李丹  来源: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风流梦》  《风流梦》  改编  改编  编剧理论  编剧理论 
描述: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的共性探析
作者:崔卫成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节  情节  人物  人物  结构  结构  主题  主题 
描述:的东方和西方出现的主要原因。
牡丹亭”上三生路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上三生路
牡丹亭》情节结构论析
作者:刘淑丽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  真幻相生  真幻相生  双线交织  双线交织 
描述:部剧作结构严谨、宏大。
因情而生的昆曲:《牡丹亭
作者:于岩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昆曲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自从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昆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也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现代光影复兴之下的《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市场周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光影  现代  传统戏剧  表演者  舞台  上海  故事 
描述:在闷热的上海夏夜结束了。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意识
作者:赵亚明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审美  审美 
描述:牡丹亭》作为戏曲史上的一部代表作,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其中,悲剧意识是该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在的日常生活,在她为情而死以及为情而生方面,都体现了作品的悲剧之美。同时,悲剧意识也有很深
牡丹亭》重言词研究
作者:曹传梅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言词  重言词  词类  词类  形式  形式  音节  音节 
描述:穷尽性考察,对<牡丹亭>的114个(本文数据均除去重复使用情况)重言词从词类、形式上、音节上作了具体分析.
牡丹亭》的爱情哲学解读
作者:刘丽萍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哲学  爱情哲学  愿望表达  愿望表达 
描述:之所以对其爱情哲学进行如此描写,主要是想表达其在现实勇于冲破封建束缚的愿望,但事实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具有不可忽略局限性的。
关于《牡丹亭.蝶恋花》的一些闲事
作者:陈均  来源:名作欣赏·上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的哼唱。因为和古法已失、只有若干遗存民间的古诗词吟诵不同,《牡丹亭》的若干折子如《游园惊梦》《拾画叫画》却常年盛行于舞台。虽然这首《蝶恋花》不常见诸演唱,但亦有曲谱。所以,这首词是可以用昆曲来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