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评价古代作家作品应该实事求是
作者:黄进德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实事求是  作家作品  现实主义  三十年  红楼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评价  古代作家  李贺 
描述:三十年来,我们在研究古代文学遗产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近若干年中,也曾出现过一些不良倾向。其主要原因,除了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以外,还跟人们有意无意地悖逆实事求是的原则有联系。表现形式大抵有如下几种。
论徐渭——汤显祖同时代的作家论之一
作者:徐朔方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操  十七年  徐渭  汤显祖  总督  封建社会  御史  奏章  典故  作家 
描述:手法上对传统的多方突破更引人注目。
古代作家文集命名趣谈
作者:李凤智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作家  文集  聊斋志异  宋之问  王安石  清初思想  社会现实  骆宾王  小说家  船山 
描述: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晚年隐居湖南衡阳石船山。《聊斋志异》,清初小说家蒲松
“教我如何再想他”——名作家与书迷
作者:韩望舒  来源:中学生读写(高中)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当代社会生活  追星族  汤显祖  牡丹亭  文学家  明星  红楼梦  罗隐  作品  情感世界 
描述:当代社会生活中,有一种崇拜明星(名人)的现象,这些极其热心追逐明星的人被称为“追星族”。其实以往也有这种现象,那时的明星首先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文采优美,曾征服无数读者的心,并由此引出许多故事。
胡耀邦与“神童作家”的忘年情结
作者:窦应泰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胡耀邦  大运河  乡土作家  团中央  乡土文学  “四人帮”  文学创作  反党反社会主义  农村合作化 
描述:2年,刚刚16岁的刘绍棠奉调到团中央工作。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好势
乡土作家刘绍棠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乡土作家刘绍棠
刘绍棠:不要工资的作家
作者:王硕  来源:乐龄时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棠:不要工资的作家
神童作家刘绍棠
作者:晏明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50年代初期,我编辑北京新民报文艺副刊《萌芽》,这是—个面向青年作家的普及性的文艺副刊,来稿是大量的。每天大部分时间我都埋头于看稿。每天做着"沙里淘金"的工作。当我发现一篇好稿或较好的来稿,喜悦之情
明代陆机批评研究
作者:刘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机  明代批评  创作  理论  诗史地位  胡应麟  许学夷 
描述:前代对其总体风格的评鉴,而进一步阐释,将观点落实到作品分析中。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对陆机拟古诗的评价。各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明代后期,胡应麟建构了自己的诗歌体系。将陆机放在完整的诗歌史上做出观照,品鉴其作品风格;分析其“体备才兼”;指出其“嗣魏开宋”的历史地位。许学夷则以辩体的方式构建了诗史时空之网,标举诗歌正体与变体。在他的诗歌体系中,陆机作品“雕刻伤拙”,属于“再变”。他明确了陆机“转变关捩”的地位,更进一步指出陆机在西晋时代的地位。明代也是陆机研究史的转型期:此后的陆机研究进入了“史”的维度,成为系统性、完整性之研究,突破了前人相对孤立片面的批评;自明代开始,学者对陆机的批评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个性色彩,而不再是之前的时代共性,从此,陆机研究新见频出,百家争鸣。可以说,明代学者构筑了现代陆机研究的基础。对于明代的陆机批评情况,我们应该予以关注。
论《牡丹亭》的二度创作
作者:费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牡丹亭》  昆曲《牡丹亭》  昆曲传承  昆曲传承  演出传播  演出传播 
描述:剧坛掀起《牡丹亭》演出高潮。最近,青春版《牡丹亭》又将远赴美国有关大学演出,从而使《牡丹亭》在其四百年的演出史上创造了一道最亮丽的景观。沪、台、美三地《牡丹亭》的演出版本,各有所长:有场次上的删改,有念白上的更改,有唱词上的增删等;舞台呈现上也各不相同,人物的不同变化,语言(方言)的不同运用,舞美的不同表现等。本文试图透过上述三个版本的演出文本、舞台呈现、演员表演诸方面来比较当代对于《牡丹亭》这一艺术瑰宝的解读,从而对整个昆剧如何适应新时代审美,提出一种憧憬和臆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文本与演出联合起来分析、研究古典昆曲如何在现代得以传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