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印象张家界
作者:陶然  来源:金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家界  人与人  气场  天子山  牡丹亭  传奇  杂志社  娃娃鱼  江南  体验 
描述: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气场,若是投缘,短短的时间也能倾盖如故。从前看《牡丹亭》,读到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觉得江南风物美不胜收。这次应《今古传奇》杂志社邀请,赴张家界采风,所体验的,是另一番荡气回肠的滋味。
每天写一点
作者:舒银霞  来源:新高考(高二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词  作文  福楼拜  改写  莫泊桑  有意识  句子  牡丹亭  写作  同学 
描述:林清玄从小立志当作家,当初就是不相信自己写不好文章,于是每天练习写3 000字,后来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奖。不要说每天写3 000字,就是每天抄3 000字,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也像登月球那样困难。但我认为,每天写150字,长久坚持,就能帮我们把作文写好。
皇家粮仓:新古典主义的消费典范
作者:海菲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粮仓  新古典主义  消费  牡丹亭  经营者  顾客  明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  典范 
描述:皇家粮仓,京城新古典主义的消费典范。一座米香的古老空间,一个高端会所,也是一个商业平台,并产生许多增值产品和增值服务,目前以皇家粮仓为商标注册了16类商品,将这些带着中国古典文化的商品行销到全球,这才是他们要达到的目的。
STEPHANE CHEUNG:小荷初露犹“惊梦”
作者:覃卫萍 Never TheLess  来源:中国服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设计师  张浩  设计理念  女装  牡丹亭  中国设计  个人风格  作品  发布会  品牌定位 
描述:7月12日张浩(STEPHANE CHEUNG)牡丹亭·惊梦主题女装08-09秋冬发布会,那天上海下起大雨,五角场800号来的人并不多,但40套作品全部秀完,我看到的是勇敢、执着、内心坚定的优雅淑女
爱上自己
作者:阿零  来源:新世纪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小青  自恋  心理治疗  抑郁症  明清时期  牡丹亭  影子  渴慕  死亡  纳西 
描述:ssist)的代名词。在明清时期.文艺界流行冯小青热,而这冯小青.也因自恋而出名。关于冯小青的传记有好几个
春色如许《牡丹亭》――大型舞剧《牡丹亭》主创人员访谈录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由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排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再次搬上舞台,它以全新的艺术手法演绎了经典的爱情故事,歌颂了至
牡丹亭》曲意诸家说
作者:沈达人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形象  思想内涵  《邯郸》  戏剧家  汤显祖  潘之恒  杜丽娘 
描述:什么是曲意?我以为是指一出戏通过它的一系列艺术形象——尤其是主要艺术形象所表达的或深或浅的思想内涵。关于《牡丹亭》的曲意,汤显祖本人已有提示,作者在《牡丹亭·题词》中就说过:
在《牡丹亭》显示的石道姑之人物形象
作者:金玉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石道姑  石道姑  形象  形象  猥亵  猥亵  幽魂  幽魂  還生  還生  封建禮教  封建禮教 
描述:不可能的爱情自由地表现了出来.以青春男女渴望爱情为主体的作品中,理所当然少不了对性的描写.但是在明清时期严格的封建制度下,性的描写,绝对是伦理道德所不可能容纳的,因此作者创作了以梦为素材的文学作品,表现了人们对性渴望的心理。生理上有残缺的石道姑因为自身是石女,被丈夫的小妾撵出了夫家门。所以出家成了道士。这样石道姑出现自然,在描写过程中也少不了掺加对性的描写。在介绍她时,用双关语对性进行了描写,因此评论家们一直把她评论成淫秽的女人。在对石道姑的研究和讨论中,把对她的描写定论成猥亵的性描写,所以关于石道姑的论文几乎没有。由于错误的偏见,他们的评论只看到了石道姑的一面,而批判了石道姑的整髓。本文对现有的评价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作品中的石道姑的猥亵,不但为‘净‘这一角色,同时也为作品增添了诙谐性。在本论,对女道士石道姑的人物形象进行划分,作了细致地研究分析。与认为石道姑具有否定意义、是淫秽形象的偏见相反,笔者认为她在引导女主人公还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是连接爱情的重要环节,还是一位多情而事理分明的人物形象。
从悲剧的角度比较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
作者:郗慧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跨文化研究  爱情悲剧 
描述:对悲剧的定义不同。在这篇论文中,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的比较研究,作者将尝试分析中西方文学是如何分别看待悲剧以及是如何通过当时的文化作品来进行体现。许多中西方悲剧的异同之处己被研究
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牡丹亭
作者:原辉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彼得·塞勒斯  彼得·塞勒斯  陈士争  陈士争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  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 
描述: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引起了学者和媒体的共同关注。 首先,美国舞台上的两个《牡丹亭》都打破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演员中心制原则,导演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图决定了演出的面貌和特点。彼得·塞勒斯从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