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987)
报纸
(530)
图书
(81)
学位论文
(64)
会议论文
(3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64)
地方文献
(382)
红色文化
(46)
地方风物
(38)
宗教集要
(34)
才乡教育
(18)
非遗保护
(12)
按年份分组
2014
(325)
2012
(153)
2011
(182)
2010
(180)
2008
(141)
2007
(124)
2002
(62)
1994
(51)
1990
(41)
1959
(3)
按来源分组
文献
(31)
中国文化研究
(6)
装饰
(2)
城市规划学刊
(1)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1)
漢學研究集刊
(1)
語文學報
(1)
農業工程學報
(1)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
(1)
淡江中文學報
(1)
相关搜索词
名詞
原材料
周礼
康熙
周亮工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
城市规划
禁书
城邦
考工記
验证
科举制度
先秦古籍
关于《考工记》
刺绣
交杂
五色
周礼正义
农业工程学
江永
士大夫
辨偽方法
注释
词语关系
孙诒让
交通
关联性
乐钟
名词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周禮考工记】搜索到相关结果
2694
条
傳世《寒山詩集》中禪詩作者
考
辨
作者:
賈晉華
来源: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寒山
寒山詩集
禪詩作者
曹山本寂
對寒山子詩
描述:
密
考
證,以較充分證據說明這些禪詩主要體現禪宗洪州宗、石頭宗二系的思想,並大量採用中、晚唐時此二系禪僧機鋒對答的慣用語,其語音和用韻方式也較接近晚唐人;其真正作者不是寒山,而是禪宗曹洞宗的創始人之一曹
文徵明與金陵書家交遊
考
略
作者:
蔡清德
来源:
書畫藝術學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徵明
莊昶
顧璘
陳沂
王韋
徐霖
金琮
交遊
描述:
吳門書派領袖文徵明一生因求學、應試與金陵結下不解之緣,金陵是文徵明遊履所及最爲頻密之地,文氏來往吳門、金陵二地與金陵書家交遊酬唱,談榷藝文,金陵書家對其書風的形成演變以及聲名的傳播有著重要影響。
《百美新咏图传》
考
论——兼与刘精民、王英志先生商榷
作者:
赵厚均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颜希源
百美新咏图传
版本
选诗
描述:
志曾据以误辑袁枚诗.文中一一予以辨明.
话本《拗相公》与文言小说《钟离叟妪传》关系
考
辨
作者:
乔光辉
来源:
书品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言小说
话本
考
辨
《警世通言》
通俗小说
王安石
《钟》
简称
描述:
《京本通俗小说》中的话本《拗相公》(下简称《拗》篇),即《警世通言》的《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与赵弼《效颦集》卷中《钟离叟妪传》(下简称《钟》篇)为同一题材,写王安石前往江宁途中的遭遇,讽刺了新法,对王安石进行了人生攻击。[第一段]
《诚斋集》萧氏人物及杨万里有关佚作
考
略
作者:
萧东海
来源:
吉安师专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诚斋集》
杨万里
文学研究
王安石
诗歌
描述:
氏人物以及杨万里与他们的关系于是真相大白。
四夷乐官与夷夏之辨——《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
考
述
作者:
张国安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夷”乐官
夷夏之辨
中国
文化
描述:
周代宫廷设立四夷乐官与夷夏观念有关。夷夏本非族称,其称谓源于古老的贡纳制度。夷夏之辨只是以斗极崇拜为根据的传统中国观念或天下观念的反映,它喻示了礼乐因袭的传统及中国文化多元熔铸的基本模式。
胡应麟的小说辨伪得失
考
论:兼论胡应麟辨伪方法的得失
作者:
许彰明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小说
辨伪
描述:
的不科学性,又导致他在小说辨伪的过程中存在主观臆断性、随意性,甚至对同一本书前后相互抵牾等种种不足。
苏轼与曾巩兄弟交往关系
考
述一立足于进士同年关系的考察
作者:
祁琛云
来源:
井冈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曾巩兄弟
同年关系
描述:
治立场的羁绊相交成友,他们的同年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九家集注杜诗》中宋代宋祁、王安石、黄庭坚三家注杜
考
作者:
赵曼
陈景阳
来源:
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祁
王安石
黄庭坚
《九家集注杜诗》
描述:
探究该书对宋、王、黄注的收列情况,并结合《杜诗详注》、《杜集书录》等相关注杜之作浅析这三家之注的其他收列和流传情况。
王应麟《玉海》与《汉艺文志考证》关系
考
略
作者:
杨毅
来源:
图书情报知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玉海》
《汉艺文志考证》
描述:
二书编撰体例、主旨不同,在相似、相同之处仍可明显见出二者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正是二书的特色所在。
首页
上一页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