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113)
报纸(642)
学位论文(164)
图书(143)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84)
地方文献 (6)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488)
2011(495)
2010(484)
2009(431)
2008(375)
1996(219)
1994(203)
1983(102)
1979(37)
按来源分组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9)
语文天地:初中版(4)
小学语文(4)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2)
中华书局(2)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1)
新高考(政史地)(1)
中国医疗保险(1)
问学集(1)
书林(1)
胡適的集句聯
作者:程巢父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文化  成句  九十年代  古人  八十年代  王安石  格言  王符  人文系统  生活情感 
描述:還不能算是首創者,晋朝的傅咸嘗集《詩經》句以成篇,是集句不始自荆公的碓證。
英敛之、朱志尧交谊轶事
作者:许洪新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敛之  轶事  交谊    飞来峰  千寻塔  王安石  求新 
描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眼望,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1911年秋英敛之为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所作序文中引录的王安石《登飞来峰》诗,热情讴歌和高度评价了求新厂的成功,
趣味案例两则
作者:霍继凤 韩喜明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二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翰林学士  洛克菲勒  主客观条件  菊花  中进士  焊接剂  石油罐  书房 
描述:苏轼错改《咏菊》诗苏轼,22岁中进士,官拜翰林学士。有一年秋天,他从湖州回京,去拜见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不在,他只好在书房坐等。这时,他忽然发现砚匣下压了一张写着字的素笺,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首
名人也会闹笑话
作者:乙常青  来源:读与写(高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白居易  沈括  桃花  苏轼  文学家  科学家  宋代词人  菊花  评论 
描述:沈括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时很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会‘桃花始盛开’?
拈来五彩织锦绣——写景游记散文例说
作者:吴静  来源: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记散文  写景散文  登泰山  王安石  写作  描写  作者  基本规律  姚鼐  褒禅山 
描述:散文,是文学阵营里“轻骑兵”,善写者,纵横捭阖,信手便可成美文。这里就散文中写景游记散文的写作章法说给同学们。虽然说文无定法,但写作的基本规律还是有的。
“天柱一峰擎日月”
作者:王安平  来源:江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柱山  潜山县  日月  王安石  黄庭坚  山谷  白居易  彩光环  白鹤  禅师 
描述:此建立了皖城。正是因为有了这“皖国”、“皖山”、“皖水”和“皖城”,后来才有了安徽省的简称——皖。
论诗绝句的联想(外一篇)
作者:余光中  来源:海燕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诗绝句  元好问  杜甫  李商隐  王安石  莎士比亚  变体  评论  中国文学  诗艺 
描述:一中国文学之有“论诗绝句”,不但是变质,也是变体。其体若诗,但其功用却在评论,所以是变质。其意在论,但其形态却托于诗,所以是变体。好的论诗绝句不但有评论的眼光,还要有
《游褒禅山记》备教策略
作者:赵谦翔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学习态度  重点班  普通班  学生  分析策略  文言文  石钟山  王安石  艺术手法 
描述:学情分析策略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是重点班,一个是普通班。两个班的成绩均分相差一般在9分左右。但造成差距的原因不在于智商,而在于情商,亦即学习态度。重点班学生绝大多数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老师的要求认真落实,而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就参差不齐
烟花爆竹,禁禁放放争议几时休
作者:邹德萍  来源:百姓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烟花爆竹  北京市  省会城市  中国春  鞭炮  王安石  中华民族  解禁  北宋  中国传统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诗人王安石脍炙人口的《元日》诗,描绘了一幅古人辞旧迎新的喜庆画卷。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师生斗智
作者:暂无 来源:可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诸葛亮  历史课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课堂气氛  孙中山  唐太宗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把三毛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