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千古一村”考察与研究安流坑“乡射遗”的
作者:吴凡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存环境  历史渊源  班组合  演奏风格  “非遗”出路 
描述:“乡射遗”已成功申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上一个小小的流坑村,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千古一村”;这里又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乡射遗”。其演奏形式和古朴的音乐风格,堪称
大司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文化源流考述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司  师保  《周礼》  文化 
描述:《周礼》以乐官之长大司通掌国学之政是有历史根据的,行使《周礼》大司职能的是师保之官。师保之官与礼、教、乐官有不解之渊源。师保制度的形成、确立与以礼乐制度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宗法制国家的起源是一致的。
协诸友游牡丹亭(一首)
作者:杭州 卢典  来源:明湖诗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协诸友游牡丹亭(一首)
胡应麟《薮》论杜
作者:张若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薮》  薮》      格调说  格调说 
描述:”品目的提出,以及前后七子对杜的不同意见三方面来论述胡应麟之前的杜观。在此基础上,引出胡应麟对杜的看法。发现其宗杜主要是在艺术审美的层面上展开,极少涉及政治教化及思想情操方面的内容。他将杜
缠病与病缠
作者:范一直  来源:医药与保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郁达夫  史铁生  黄景仁  “穷而后工”  《我与地坛》  袁宏道  无关系  汤显祖  王安石  文学现象 
描述:缠病与病缠
王安石议政的政见与""性
作者:李唐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议政  议政  "以议政"  "以议政"  ""性  ""性 
描述:王安石议政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是作"",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的创作中经常调动
“加冠”和“摘帽
作者:陆精康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五言诗  近体诗  宋代  原作  七言诗  洪迈  王安石  吻合  随笔 
描述:近体诗以方寸之地描摹万物,诗人力求辞约意丰自不待言。然以家观之,即使精短篇什,亦非无可行增删改易之处。加冠、摘帽即为诗歌意蕴变化之法。所谓加冠,就是句前添字,化五言作七言,令原作在意境上生出变化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开场和退场之比较
作者:陈志萍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开场  开场  退场  退场 
描述:曲牌,也不再使用套语,而是直接概括剧情。两剧在开场和退场的运用上大同小异,这种"巧合"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内容决定形式的必然产物。
江西乐安县“乡射遗”重放异彩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江西乐安县“乡射遗”重放异彩
明王《重修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
作者:冯俊杰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太行山区  《太平寰宇记》  教化功能  戏曲艺术  先王作乐  戏台  竹林七贤  士大夫  民间戏曲 
描述:明王《重修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冯俊杰一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乡下交村成汤庙内,有一通明代王的碑刻。碑高248公分,宽94公分,笏头,正书,碑文完整清晰。碑中考述前人创建楼的原因,颇带一点理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