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剧《牡丹亭》在汤显祖大剧院上演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抚州讯见习记者龚波华报道:6月25日晚,由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排演的大型舞剧《牡丹亭》在抚州市汤显祖大剧院隆重上演。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王清葆,省军区司令员彭水根观看了演出。舞剧《牡丹亭
-
电视剧版《牡丹亭》在汤显祖故里开拍
-
作者:暂无 来源:无锡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专电 电视连续剧版《牡丹亭》,日前在明朝文学家汤显祖的故里——江西抚州正式开机。据介绍,《牡丹亭》曾被演绎成昆曲、京剧等艺术形式,但将其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尚属首次。 据制片人熊诚
-
青春版《牡丹亭》首次到汤显祖故里演出
-
作者:暂无 来源:宜兴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年底,昆曲经典剧目青春版《牡丹亭》在江西抚州汤显祖大剧院隆重上演。这是新版昆曲《牡丹亭》成剧后第一次来到它的原作者汤显祖的故里演出,也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全球范围内的第163场演出。
图为
-
论汤显祖传奇与古海盐腔在临川的流变
-
作者:李雪萍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诗 海盐腔 弋阳腔 江西 昆山腔 临川 谭纶 流变 传奇 四十年
-
描述:一、谭纶与浙音海盐腔传入江西的历史偶然谭纶(1520--1577),江西宜黄县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任南京礼部主事、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右参政、
-
汤显祖儒的精神归属与情的文艺选择
-
作者:张莉 来源:华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 儒 贵生 贵生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 情 情
-
描述:汤显祖一生都受着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思想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他积极入世,投身入股,一心向仕。虽然在官场上他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在为政过程中践行的贵生哲学与受其老师衍为自己内心的生生之仁
-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人文“情”怀
-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矣。”“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应“各以所好,各骋所长”以保持“未雕未琢”的自然天性。
-
梦幻:人类理想的戏剧表现形式《牡丹亭》的心理分析
-
作者:王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 人类理想 人类理想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
描述:的主题含义及戏剧技巧,以期在全球语境下给与这位伟大的中国戏剧家以应有的地位。 《牡丹亭》以其巨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各个年龄段的都有。《牡丹亭》自从被搬上中国戏曲舞台之后已经被改编为众多版本。该剧神奇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既不是纯粹的喜剧也不是纯粹的悲剧,而是一部悲喜剧;在于它探究了剧中人物尤其是杜丽娘的深层次思想,以及该剧以梦为框架的结构特征。梦其实就是幻想,它似乎要超越社会现实,但事实上传达了社会及人物心理的真实状况。因此应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来探究该剧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从而使得该剧对于西方读者和观众来说更为好理解和接受。 该剧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梦幻起到了戏剧结构的作用。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梦通常反映本人独特的人格,更具体地说,反映了他心理的意识部分和无意识部分。根...
-
《牡丹亭》的深层意蕴探析
-
作者:陈国华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梦幻意识 梦幻意识 讽刺意识 讽刺意识
-
描述:汤显祖的传奇作品《牡丹亭》中的梦幻意识世界具有鲜明的虚幻性特点,缺乏对现实社会的认同感。汤显祖以言情之文表达着理性的内核,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识。梦幻、真情、讽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递进,演绎出
-
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
作者:梁波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 至情 情死 情死 牡丹窠臼 牡丹窠臼
-
描述:汤显祖之<牡丹亭>的至情,是文学史给予<牡丹亭>的根本定位,并在整个明清传奇史上具有极广泛的情感关涉.其引发的此后文人传奇均难逃牡丹窠臼、甚至才女情死的极端现象,都堪称明清文人传奇之情感格局
-
戏曲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对《牡丹亭》传播形式的文化考察
-
作者:王省民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形式 传播形式 汤显祖 汤显祖 戏曲文化 戏曲文化
-
描述:从有关资料看,<牡丹亭>的传播形式丰富多彩,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媒介对这一名剧进行传播,使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本文通过对这些传播形式的梳理来全面地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以便勾勒出其传播的历史轮廓,审视戏曲文化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