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断女性神话——重读《牡丹亭》
-
作者:吴毓鸣 来源:三明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人体结构 人体结构 英雄的消谴 英雄的消谴 女性自传 女性自传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被视为反道学的经典,受到离经叛道者的推崇。杜丽娘成为几代女性追求的楷模。今天,以当代女性的眼光回望,穿越历史解构的合理性和当然性,对杜丽娘的喜剧命运进行女性的思考。
-
“青春版”《牡丹亭》——戏曲现代化的选择
-
作者:陈立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现代化 《牡丹亭》 文化生态环境 青春 文化环境 戏曲改革
-
描述:当我们谈论戏曲现代化时,总会涉及区别于古典文化环境中的一种新的、现代意义的文化生态。在这种文化生态环境中,戏曲改革(亦即戏曲现代化)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中国戏曲所根植的环境是
-
戏剧专家研讨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专家研讨会 中国戏剧 青春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院 文化现象 北京 北大 祝贺
-
描述:作为北京艺术学院成立的祝贺演出.连日来.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北大校园掀起了昆曲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专家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戏剧界的20多名专家对其未尽
-
浅析汤显祖《牡丹亭》曲牌音乐组织形态
-
作者:王帆 章军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牡丹亭》——一个延续千百年极其美丽的梦, 它平凡却又让人痴迷于跨越生死与时空的神秘,留恋于现实与虚幻的错杂隋境中。《牡丹亭》之梦令人感慨至深,它之所以盛演不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曲牌与唱腔的音乐
-
论雕虫馆版臧懋循评改《牡丹亭》
-
作者:朱恒夫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读了其中的《牡丹亭》,体会颇多,今发表出来,以与同道分享。
-
《西厢记》《牡丹亭》才子佳人形象探异及其文化阐释
-
作者:刘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形象 形象 差异 差异 文化阐释 文化阐释
-
描述:来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产生了独特的推动作用。这两部经典剧作虽然都是讴歌爱情的才子佳人戏,在中国古代的情爱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两部佳作之间还是存在着巨大差异。
本文
-
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
作者:李学欣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互文性与汪榕培《牡丹亭》的典故英译
-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牡丹亭》译本研究
-
作者:付瑛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 文学翻译 哲学阐释学 接受美学
-
描述:创造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又从两个理论高度探讨了译者的创造性,即阐释学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在阐释学理论中,作者突出强调了阐释者的"前理解",阐释的过程就是阐释者和原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接受美学理论中
-
书画韵味融入昆曲 《牡丹亭》改版进北大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青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报道《牡丹亭》应邀从4月18日起在北大百年讲堂做祝贺公演。一年前,该剧曾在这里拉开全国高校巡演的帷幕,此次再度上演,不仅两位主演的表演功力更加纯熟,全新改版的舞美也将令观众领略中国书法与昆曲
-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研讨会综述
-
作者:詹怡萍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4月完成了重新排演,两年间巡演于两岸四地,演出多 达66场,2005年4月8—10日和2006年4月18—20日两度来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演出,引 起海内外戏曲界和文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