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轰
-
作者:管敏政 来源:戏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青年 《牡丹亭》 昆曲
-
描述:架起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桥梁——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轰
-
也谈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
作者:孙书磊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族性 戏曲改编 青春 昆曲 现代化问题 中国气派 中国作风 民族戏剧 古典名剧 表现手段 新阶段 老百姓 毛泽东 强调 意味
-
描述:也谈戏曲改编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观后
-
试论《红楼梦》对《西厢记》《牡丹亭》女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郭梅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
描述:完成的。崔莺莺重爱情轻功名,体现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复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进一步张扬。林黛玉蔑视功名利禄,要求独立自由,看似柔弱,实则坚韧,其女性意识是对崔莺莺、杜丽娘的继承和超越。
-
同是“情”字,内涵有别——论《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
作者:叶树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长生殿》 《长生殿》 情 情
-
描述:《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描绘了“情”,但“情”的意蕴有别。然而,不难发现这些“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提高、创新和发展,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
-
从剧本改编看“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个性
-
作者:李娜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艺术个性 艺术个性
-
描述:本文从剧本改编的层面探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性。
-
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西厢记》《牡丹亭》之异同与青春版
-
作者:宁宗一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的角度,比较了《西厢记》与《牡丹亭》之异同;论述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贡献。
-
丽娘何如朱丽叶 不让莎翁有故村——《牡丹亭》与《罗密欧与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东西方戏剧 东西方戏剧 比较 比较
-
描述: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
闻弦歌而知雅意——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开始的文艺复兴
-
作者:黎湘萍 来源:华文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
描述:兴”, 不再可能是亦步亦趋地复兴西方的文艺和文化,而应是更新认识,反省、批判性地复兴内在于我们的血肉的文化和文艺传统。白先勇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是从戏剧着手进行文艺复兴的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所涵盖的哲学意蕴
-
作者:赖丽青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 情 理 理 抗争 抗争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之所以位列“中国古典名剧”之尊,不仅在于作品塑造了杜丽娘这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而更重要的是剧作诠释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一种“生而有之”的“情”与明代社会所奉行的“理”之间
-
爱情社会学与爱情哲学:《西厢记》、《牡丹亭》之异同与青春版
-
作者:宁宗一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题材 《牡丹亭》 《西厢记》 社会学 文艺创作 社会问题
-
描述:一爱情,这是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从古至今,文艺创作无数次地涉及爱情题材,但它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总是以崭新的面貌,一次又一次地摆到人们面前来,迫使人们一再对它进行重新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