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18)
报纸(621)
学位论文(163)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972)
地方文献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3(425)
2011(483)
2010(479)
2009(429)
2003(235)
2001(212)
1996(217)
1994(202)
1982(76)
1979(36)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50)
学苑教育(7)
群众(4)
中华书局(2)
中华活页文选:小学版(1)
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1)
新语文学习(高中)(1)
今日中国出版社(1)
作家(1)
中国医疗保险(1)
老王的瓜宰相的文章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爱学习(四年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宰相  文章  王安石  总理  作文 
描述:听说过老王卖瓜,但你听说过总理卖瓜吗?他卖的是什么瓜呢?和我们写作文又有啥关系呢?有请大宋朝总理王安石王大宰相。
古人趣事之炼字篇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时代:妙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炼字  古人  趣事  “绿”  王安石 
描述:古往今来,好些诗人、作家都注意锤炼词句。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曾打动了多少读者!张先的“沙地并禽池上眠,云破月来花弄影”中
熙宁之争与儒家教化主旨变迁刍议
作者:张雪红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宁之争  司马光  王安石  理学  教化主旨 
描述:11世纪的那场政治论争--熙宁之争引起传统德才价值观念在宋代发生改变,宋代社会也由此进入王安石时代.南宋后,理学逐渐取代了王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家对熙宁之争进行了系统批判.而从理学对熙宁之争的批判
论苏洵的人情观及苏、王关系
作者:杨胜宽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洵  《辨奸论》  《六经论》  人情观  王安石 
描述:苏洵<辨奸论>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此前的研究,多从版本和史实考订的角度切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难说得以圆满解决.本文试以考察苏洵的人情观为重点,观照决定苏、王关系的深刻思想分歧,有些疑难似更容易理解.
孟尝君:门客三千才人稀
作者:廖云新  来源:审计月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王安石  政治家  现代人  冯谖 
描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卷三雍也第六》孟尝君是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门下食客三千,至今民间还流传他倚仗鸡鸣狗盗之力逃出秦关的故事,以及食客冯谖为他献策狡
三苏蜀学的"人情为本"论
作者:叶平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苏  圣人之道  人情  公议  王安石 
描述:为原则.表现在政治上,苏轼、苏辙以王安石为不近人情者,用"人情"、"公议"作为攻击王氏的武器.
李锦达:立身应在最高层
作者:暂无 来源:全国商情·分销时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层  立身  李锦  飞来峰  王安石 
描述:北宋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寥寥两语表达出自身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李锦达非常钦佩王翁的长远眼光和处世格局,尤其对这两句咏物抒怀之句钟爱不已,遂将其修改为
春节大拜年
作者:张勃 小沛  来源:出版参考:新阅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节  拜年  《元日》  王安石  元旦 
描述:在历史上。新年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比较常见的有“元旦”、“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王安石有诗《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
一“典”通点金成铁
作者:暂无 来源:满分作文:高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诗坛  绝句 
描述: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佳句。一时轰动诗坛。传为绝唱。 王安石也很喜欢这两句诗,只是觉得还不够味,于是在自己写的《钟山绝句》中,袭用了下旬,并把它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改完
跨学科试题赏析
作者:袁桂敏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试题赏析  跨学科  《梅花》  王安石  语文 
描述:一、与语文有关的试题 例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