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76)
期刊文章(926)
学位论文(17)
图书(11)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70)
红色文化 (95)
地方文献 (42)
地方风物 (11)
非遗保护 (8)
宗教集要 (7)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3(66)
2011(223)
2010(121)
2008(101)
1989(21)
1985(18)
1984(26)
1983(30)
1982(25)
1981(22)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109)
经济日报(29)
羊城晚报(14)
新华月报(11)
世纪(2)
老同志之友(2)
工人出版社(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老人天地(1)
中国煤碳报(1)
道复书古诗十九首作品选
作者:暂无 来源: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道复书古诗十九首作品选
上饶师范学院张丽军、道龙设计作品选
作者:暂无 来源:包装工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范学院  海报设计  作品选  美术理论  视觉艺术  招贴设计  平面设计  设计学院 
描述:作品名称:露友运动鞋广告:招贴设计《传统·心花怒放》:海报设计《现代视觉艺术》 设计者:张丽军(1973-),女,江西上饶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理论和平面设计。 设计单位: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牡丹亭》中最良用“诗”例解
作者:李春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诗经》  《诗经》  最良  最良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塾师最良以诗教为女教,又用《毛诗》医病。他随心所欲地解《诗》,既是他迂腐性格的反映,也是明代诗教情理之争的反映,同时寄托了汤显祖的人文诗教情怀。
唱响中国·创作感悟雨中思乡□ 道斌 孟文豪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唱响中国”征歌活动入选作品《故乡探雨》描写了久别故土的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歌词意境唯美,曲调悠扬大气。在流露着淡淡乡愁的音乐的背景里,勾勒出一幅“只见丁香不见雨巷,只见梧桐不见细雨”的怅然画面。演唱者用流行美声的风格来演绎,通过磁性的男中音唱出来,抒发了词曲作者在深深的岁月里所积蓄下来的
“家”在病房济世情怀――记“全天候”老医师道达
作者:暂无 来源:湖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湖北日报讯 记者孔文莹 龙华 实习生高婷 76岁的退休老医生,至今仍工作在外科一线。他的门诊仍一号难求,他的病房仍需要预约,他每周仍做1至2台手术。 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简单地摆放着床、书桌
新十年·新起点·新希望——访省人大代表、城市规划专家道麟
作者:张保平  来源:民声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居住的更加舒心满意?“两会”前夕,记者采访了省人大代表、西安市规划局副局长道麟同志。 “十一五”期间
让土地营养健康———记吉首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道云
作者:暂无 来源:团结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符晓鸣 几年以前,“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和“巧种田不如拙施肥”这样的农谚还被吉首广大农民奉为“金科玉律”,而如今,土壤化验、配方施肥、科学施肥这些前卫的词语也经常挂在农民的嘴边。目前,吉首市广袤的农田果园全部“体检”完毕,依照市农业局土肥站工作人员开出的“处方”,变得更加“
十杰青年道锋为贫困大学新生捐款2000元
作者:暂无 来源:咸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 边江亭 实习生 梁冬冬)十杰青年道锋积极响应全市“希望学子——爱心与你同行”资助贫困大学新生活动号召,踊跃参与向贫困大学新生捐款2000元。 “自己艰苦创办陕西鼎诣诚置业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副站长道林:“古城让我熟悉又陌生”
作者:孙修廷张伟  来源:襄阳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道林 本报记者欧阳南摄 □本报记者孙修廷 张伟 和其他记者不同,道林对襄阳这座城市有着难以言表的深厚感情——他在这里工作、生活多年,并参加过2001年、2002年举办的诸葛亮
与“影”相随 到老不悔 ——乡村电影放映员道远的23载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崇发 记者余书福 他经历了电影技术和设备的数次革命,也经历了农村电影放映员从“香饽饽”到如今的巨大心理落差。他工作的场所没有豪华的放映厅、舒适的靠背椅,而是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四五百斤的电影器材,只身奔走在村头的晒谷场,农家的干稻田。 因为热爱电影,微薄的收入、艰辛的工作没让他退缩,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