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周“冢宰”辅相说与宰官源流考
-
作者:谢乃和 来源:古代文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殷周 《周礼》 冢宰 辅相 宰相 源流
-
描述:职权在王室和各诸侯国中呈现出复杂有别的面貌,但冢宰或太宰在殷周曾为君王最高辅相的历史之迹依然有端倪可寻。伊尹、周公以宰职摄政之故典和上古封建政体所决定的周代家国同构的王朝政权组织应是宰职演变为君主最高辅相的根因,亦是中国古代将宰相名号制度溯源至冢宰的缘由所在。
-
阮刻本《周礼注疏·夏官》校读小札
-
作者:常相波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注疏·夏官》 阮刻本 文渊阁本
-
描述:本文以阮刻本<周礼注疏>为底本,以文渊阁本<周礼注疏>为对校本,对<周礼注疏·夏官>部分逐字校勘,发现文渊阁本有许多可订补阮刻本之讹误者.现摘出八条,列举如下,以见文渊阁本之校勘价值.
-
知否,知否,应是民肥官瘦?
-
作者:徐迅雷 来源:党的生活(黑龙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进入2005年,云南红酒业的董事长武克钢和他倡导的工商文明进入公众视野.武克钢曾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袁庚的助手,32岁便成为深圳蛇口工业区常务副区长,曾是中央党校市长班中最年轻的学员;还拥有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仍为该校的客座教授.
-
论先秦对商品的管理及其节约与诚信意识——以《周礼·地官·司
-
作者:邹德文 姚晓娟 ZOU De wen YAO Xiao juan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商品管理 节约与诚信意识 思想基础
-
描述:先秦时期对上市商品的管理及管理制度,蕴涵着以政令禁物靡的节约意识;以贾民禁伪而除诈的诚信意识.这些意识的思想基础与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是契合的,它们对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明中期镇守中官陈道在福建的活动
-
作者:陈怡行 来源:政大史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镇守中官 福州 陈道 城市公共事务 知识份子
-
描述:、災後重建、管理地方軍事、協調地方官員,並從事地方志編纂等文化事業。陳道不僅與地方官員及知識份子相處融洽,還積極參與各項城市公共事務。透過所參與活動的動機分析,發現鎮守中官實為聯繫宮廷、中央與地方
-
旧神的没落:《周礼》女官制度考
-
作者:盖青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女官 父权 官制
-
描述:宗法制的完全建立和充分成熟无疑是在西周,它同时是父权学说的形成时代。考察《周礼》女官制度在殷周巨变时期周政对源自商代的女官制度的改造过程可以知道,地位崇高如王后等女官在当时仍负有广泛社会职责
-
论先秦对商品的管理及其节约与诚信意识:以《周礼·地官·司市
-
作者:邹德文 姚晓娟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商品管理 节约与诚信意识 思想基础
-
描述:先秦时期对上市商品的管理及管理制度,蕴涵着“以政令禁物靡”的节约意识;“以贾民禁伪而除诈”的诚信意识。这些意识的思想基础与“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是契合的,它们对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春官》“六诗”之“兴”与《诗经》之“兴”诗
-
作者:孙定辉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六诗" 祭祖之兴 诗经 兴诗
-
描述:周王之祭祖礼仪“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相契合,而“兴”为祭祖和各种祭祖仪式通称在《尚书》、《礼记》、《诗经》等文献均有存留.据此
-
北宋道士王从之:从“琴王师”到太一宫官主
-
作者:蔡林波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太一 道士 《魏公谭训》 生平事迹 琴 陈景元 道教史
-
描述:王从之(1036或1037-?),北宋道士,生平不详。惟苏颂后人所集家族史料《魏公谭训》之中,有关于王氏的明确记载。其实,王从之不仅与北宋名臣苏颂及其家人渊源颇深,且与北宋高道陈景元亦多有往来交集,并曾任北宋朝廷宫观中太一宫主,其生平事迹颇为不凡,是一位值得我们关注的道教史人物。
-
元淮《昭君出塞》与马致远《汉官秋》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君出塞》 马致远 《文学遗产》 汉官 《汉宫秋》 元杂剧 编辑部 诗人
-
描述:《文学遗产》编辑部: 今年《文学遗产》第一期上读到了《读〈元杂剧选注〉》一文,该文指出了《选注》书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准备在以后的选本中考虑修改。该文的作者在评论这本书时,也和我们一样,疏忽了我们注释中的一个错误,即元诗人元淮所作《昭君出塞》诗和马致远《汉宫秋》杂剧中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