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陶传校笺
-
作者:周静 来源:蜀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御史 宋史 王安石 成都 校笺 郎中 梓州 事略 到任 致仕
-
描述:字符钧,彭山人。"
-
阅读训练十五:《文天祥传》
-
作者:杨小龙 来源:新高考(高二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天祥 张弘范 欧阳修 江万里 王应麟 忠臣义士 阅读训练 枢密使 安抚使 宦官
-
描述: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
-
《陈郁传》即将出版
-
作者:暂无 来源:宝安党史通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陈郁传》即将出版
-
论对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误读
-
作者:关山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唯道德理性 唯道德理性 创作手法 创作手法 创作心态 创作心态
-
描述:尝君传》正是巧妙利用借题发挥的方式,抒发心中块垒的妙文。
-
牡丹亭上三生路,调情圣手柳梦梅
-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谢湘南
上个月,青春版《牡丹亭》再次来深圳演出,去看了。上中下三篇,只落下中篇未看。不过感觉最好看的还是上篇中的第三场“惊梦”。这一场真是有惊艳之美,大胆,直接,充满着想象力。春,梦,花神,一青年男与一妙龄女在梦中初遇偷欢,彼此一见倾心。这种浪漫的构想真是具有天然的戏剧性。男女间那点事,
-
两组“杜柳”轮流担纲上昆传统版《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早报记者 潘妤
在东艺演出的“名家名剧月”活动又掀高潮,昨晚,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牡丹亭》再次受到观众追捧,演出前门票一售而空,开场前甚至有不少“黄牛”等候。由于此前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广泛影响,以及昆剧日益受到年轻观众的关注,加之经典名剧的魅力,上海昆剧团近年来每演一次《牡丹亭》都一票
-
越剧版《牡丹亭》王君安演绎痴情柳梦梅
-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越剧版《牡丹亭》王君安演绎痴情柳梦梅
-
冷遇的宿命:论《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
-
作者:田雯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 柳梦梅 创作思想 创作思想 接受与传播 接受与传播
-
描述:《牡丹亭》里柳梦梅这一形象虽然承担着爱情男主人公的角色,但是对他的研究却甚少,并且存在诸多非议,较之于杜丽娘在戏曲史和文学史的地位相差甚远。本文试图从汤显祖的创作思想与《牡丹亭》的接受和传播这两方面
-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
-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
-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
作者:吴天宁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梦梅形象 柳梦梅形象 特点 特点 结构作用 结构作用
-
描述: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