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评介
-
作者:徐娜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制史研究 中国古代 《周礼》 古代法律 约法三章 中国法制史 五刑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古代法制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描述:《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评介徐娜韩国磐先生所著的《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全书25万余字)以多角度、多层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古代法制的产生、建立、实施、演变及发展过程。此书为韩先生多年对我国古代各朝代法律潜心研究的结晶,对研究...
-
“临川四梦”与汤显祖后期思想的转变
-
作者:王卓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思想转变 佛教思想 儒家思想
-
描述:汤显祖作为明代中后期的戏曲作家,他的思想有同时代人的特点———儒、释、道三者合一;但是这三者在他身上无法融合在一起,而是随时叠现,这也是与当时文人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在看他的"临川四梦"的时候,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矛盾之处的原因。
-
王安石“使辽”及“使辽诗”考辨
-
作者:赵克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送伴使 使契丹 送伴诗 使北诗 使辽诗
-
描述:王安石一生只曾于宋仁宗嘉礻右五年(1060)春作为“送伴使”伴送契丹使者还而至宋辽边塞,往返途中写有《伴送北朝人使诗》纪其行。王安石虽然也曾两次被命出使契丹,但皆辞行,改命他人代往。王安石“使契丹”并写有“使北诗”即“使辽诗”一说始自南宋李壁,纯系误解,然却一直沿袭至今。
-
论王安石议政咏物诗
-
作者:李唐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诗议政 咏物诗 暗喻
-
描述:相联系的特点, 由说物引申到议政, 其“联系”又可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两类。二是暗喻, 即诗的文面只是咏物, 不露议政, 但由于诗中物的特点、此物与他们的关系、对物的主观感受等条件的限定,“物理”自然与某种“政理”暗合, 在联想的艺术机制作用下, 暗中形成议政的语境。
-
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与"诗"性
-
作者:李唐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议政诗 议政诗 "以诗议政" "以诗议政" "诗"性 "诗"性
-
描述:王安石议政诗的政见多以议论出之,"以议论为诗"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但他的议政诗是作"诗",而不是写政论,没有因政见的阐发而改变诗"带情韵以行"的审美特质.他在议政诗的创作中经常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强化"议"的情感力度,使其许多作品成为独具艺术风貌,诗歌艺术价值颇高的优秀诗篇.
-
王安石的“不恤人言”与司马光的“俯顺民心”
-
作者:季平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的“不恤人言”与司马光的“俯顺民心”
-
《三礼》文学研究述评
-
作者:张庆利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仪礼》 《礼记》 文学研究 综述
-
描述:《三礼》文学研究是20世纪后半叶及21世纪初期《三礼》研究的一个重点,在《三礼》自身的文学价值、《三礼》内涵的文艺思想、《三礼》与《诗经》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上,不断开拓新领域,提出新见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
“非典”过后的人文观照
-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观 民族性格 非典 汤显祖 科学精神 现代中国文学 人文精神 跨文化交际 人文环境 边缘人
-
描述:“非典”过后的人文观照
-
对奇灵之文与至情人生的执著追求——从汤显祖的交游看其隐于市
-
作者:孙丹虹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边缘人 市井 奇灵之文 至情 俗文学
-
描述:作为明代中晚期的曲作家,汤显祖的地位是至高的。他虽不是成功的仕人,但却是成功的作家。在其与社会的边缘人的接触中,形成其独特的审美理想。其俗文学的创作对当时其他作家及市井中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汤显祖决定隐居市井,与这些边缘人的接触是息息相关的。
-
“临川四梦”引《诗》所见汤显祖“《诗》教”观
-
作者:戴健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牡丹亭》 《诗经》 《诗》教
-
描述:上强调性别差异:肯定女子的诚挚、知行合一,批判男性的虚伪、心口不一,从而提出思想变革的要求。汤显祖的“《诗》教”思想并非凭空而生,而是与明代中后期“新人文思潮”崛起、论《诗》风气转变等有较大关联,亦为晚明文化生态相互作用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