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为王安石的《》辨证
作者:邓广铭  来源: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为王安石的《》辨证
论郭沫若《王安石的
作者:唐瑛  来源:长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郭沫若  王昭君  人生  诗歌  东西南北  春江  春风  评价  意谓 
描述:遗憾。我们知道,在王安石之前,吟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不乏其人,著名的如诗人杜甫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下魂"等等。而王安石的《》,则从王昭君初
从《》略论王安石
作者:王明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进步思想 
描述:王安石的《》两首诗历来褒贬不一,尤其是其一中的结尾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以及其二中"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这两句更是饱受抨击,但其中透露出来的进步思想却是值得
魅力寻幽:评王安石的《
作者:徐慧琴  来源: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昭君变文》  魅力  人生失意  昭君和番  汉元帝  封建文人  悲剧气氛  高步瀛 
描述:魅力寻幽:评王安石的《
从修辞角度看王安石《》其二
作者:袁津琥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修辞角度  宋代诗人  王昭君 
描述:非禽兽而何!”(见《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六《》注引)在范冲看来,王安石这首诗歌简直宣传的就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的人生哲学。范氏此论一出,受此影响,后世不少宋代诗歌的选本都仅选了《》第一首
历代昭君诗与王安石的《
作者:刘成国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昭君出塞  王昭君  诗歌主题  单于  毛延寿  西京杂记  个人命运  故事  践踏 
描述:的历史后果,而对于悲剧中被践踏的个人命运,则以客观的近似冷漠的笔调轻轻带过。之后,《西京杂记》卷二对这段文字作了如下发挥:
刘因《》发微
作者:王星琦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因  王安石  王昭君  昭君出塞  毛延寿  白居易  马致远  西京杂记  昭君故事  汉宫秋 
描述:一说到《》,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王安石的二首同题之作,诗中王昭君"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的黯然销魂之态,以及汉元帝"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的追悔莫及之状,都神情毕肖,活生生
读郭老《王安石的<>》
作者:谢再兴  来源:郭沫若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昭君  欧阳修  人生  尊君思想  司马光  作品  黄山谷  郭沫若  曲解 
描述:想泛滥,就遭到范冲等人的诬陷和曲解,对诗中“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横加谴责,说什么:“‘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然则刘豫不是罪过,汉恩自浅而虏恩深也。今之背君父之恩投降为盗贼者,皆合乎安石之意,此所谓坏天下之
王安石《》释义辨
作者:徐仁甫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郭沫若  言语  欧阳修  司马光  人生  范祖禹  文字  宋高宗  宋仁宗 
描述:字之间得安石之心,安石为《》曰‘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然则刘豫[建炎中(1127—1130)降金为儿皇帝]
王安石《》并非“意在翻案”
作者:马晓东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并非“意在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