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备课中的三个“不应是”
-
作者:吴民益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体备课 思维指向 有效形式 专业发展 求同 教师
-
描述: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相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它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集体备课中应注意三点。
-
教学成就应是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
-
作者:姜学洙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教学 职称评审 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 主要标准 工作任务 科研能力 评审工作 教学工作质量 科研论文
-
描述:在学校中,教师的职称最集中地反映教师的能力、水平、荣誉和地位,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职称问题,都希望早日获得与自己的知识、才干和能力相应的更高一级的职称。
-
有效的课堂应是原汁原味的
-
作者:吴汝萍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数学史料 引导学生 儿童 教师 教学内容 学习数学 文化价值 生活中 数学教学
-
描述: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有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把儿童当儿童、把生活当生活、把数学当数学、把文化当文化,让数学课堂具有原汁原味的童趣味、生活味、数学味、人文味。·
-
语文学习应是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
-
作者:张燕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学习 和谐发展 合作学习 语文学习 教师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课程实施 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方式
-
描述:新课改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基于文本特质上的《孤独之旅》教学设想
-
作者:徐赛儿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阅读 教学设想 《孤独之旅》 绿肥 生命 细心 学生 课堂
-
描述:有实效,课堂有味道。
-
为学为教“儒之大者”:北京科技大学杨炳儒教授的人生之“道”
-
作者:曹雪琴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科技大学 人生 儒教 知识发现 教学科研 工程学院 认知机理 先行者
-
描述:在我的人生中,首先是教师身份,其次是教学科研并重,初见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资深教授杨炳儒时,他如此开场。尽管他是国内知识发现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尽管他曾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基于内在认知机理的知识发现
-
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试述“新课标”条件下的高中
-
作者:黎昌友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课标 教育模式 学生 新课程 英语教师角色 教材 当代西方 中介作用 文艺批评 教育发展
-
描述:纵观近、当代西方的文艺批评,我们不难看出,对文本的阅读,抑或交流,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从作家转移到作品;一次是从作品转移到读者。这两次的转移意义深远。对照我们的教育发展,可以看出:古代的《四书
-
《牡丹亭》的明清女性读者群研究
-
作者:田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明清女读者 阅读 影响
-
描述:对她们产生的影响,其中特别探究了杜丽娘的“写真”行为对女读者的启迪;以及她们在阅读和接受《牡丹亭》过程中对自身才能的自觉,从自发阅读走向自觉表达的生命状态的变化,试图由此揭示出《牡丹亭》女读者所代表
-
暖时有距离 冷时有温度
-
作者:余彬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温度 距离 《南柯记》 汤显祖 清唱剧 文本
-
描述:我认为,从文本来说,汤显祖四本巨著中最难排的应是《南柯记》。正因它难,所以我们私下都称它为难柯记。这次尝试,将该剧做成了昆剧音乐清唱剧的演剧样式。
-
古代女子阅读《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农村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剧照。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经典一览
□李小多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
四百年前,汤显祖在自己的不朽杰作《牡丹亭》卷首所写下的这句题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