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2)
期刊文章(96)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6)
地方文献 (14)
红色文化 (6)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5)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3(13)
2010(11)
2009(26)
2008(11)
2007(9)
2006(4)
2001(1)
1998(4)
1995(3)
1994(3)
按来源分组
现代快报(1)
德宏团结报(1)
语文建设(1)
人文杂志(1)
民间文学(经典版)(1)
成才与就业(1)
湖湘论坛(1)
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
贵州日报(1)
散文百家(1)
诗词歌赋于一剧的《醉写〈赤壁赋〉》
作者:刘佳宁 胥洪泉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诗词歌赋  王安石  赤壁  元杂剧  各类文体  黄州  无名氏  家乐  贺方回 
描述:诗词歌赋于一剧的《醉写〈赤壁赋〉》
情景浑 深蕴理致
作者:陶文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晏殊  词人  典雅 
描述:徊。”此词写怀人。上片说他在小园里对酒听歌,忽然想起去年欢宴的情景,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他同情人分手了。如今景象依旧,她却杳然黄鹤,真不知道几时才能回来。这三句由今思昔,将今昔时空与情景叠印表现,无一怀人词语,却渗透着深沉的怀人情意。笔墨洗练,又从容自如。下片借眼前景物写今日的感伤。“无可”两句说:看着春花凋落,春光易逝,深感无可奈何;又见燕子呢喃归来,好像是曾经相识,更教人情怀难堪。这里所写的花与燕,都是词人亲眼所见的真实景物,同时又有隐喻、象征的意味。古人常以花来比女子,“花落”,也就隐喻佳人的杳然无踪或是已然辞世;“燕归”,既补写出去年欢会时有燕子在场,所以说“似曾相识”,同时也反衬出伊人未归所引起的怀念、伤感之情。可见这两句妙在物我交融,情景混一,亦兴亦比,显隐相...
冰之后,应是“学习日本”再出发
作者:郭光东  来源:学习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  学习  中日关系  中国文化  明治维新  温家宝  国会 
描述:启迪。当此中日冰之始,我们若能放下大国国民身价,重提“以日为师”,虚心向日本学习,或许是真正融解坚冰的一个开端。[第一段]
情景浑 深蕴理致
作者:梅华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蝶恋花  品论 
描述: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一生著述颇丰,有《珠玉词》行世,其词集的命名取自珠圆玉润之意。珍珠、美玉虽没有黄金、钻石那么璀璨夺目,但它们有其内在的美——美在自然、温润。由词人颇具匠心的命名方式,我们对晏殊词的风格就可略见一斑。接下来笔者结合晏殊的该首《蝶恋花》来分析一下其词内在的魅力。 一、意象纷呈 含蓄蕴藉 这首词在题材上属于传统的相思别离之作,但晏殊在创作手法上却另辟蹊径,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词的开头,便推出了一个颇有意味的意象:“槛菊愁烟兰泣露”。菊与兰皆为秋季开花的植物,故此意象首先表明时节为秋季,为抒发其相思别离之情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
得笔下的《牡丹亭》
作者:任嘉尧  来源:新闻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得所赠任嘉尧《牡丹亭》,落款“牡丹亭之惊梦一折 写奉嘉尧兄指正 癸亥岁暮得时客沪上”。 任嘉尧 当代戏曲人物画家,当数关良与高得,他们用笔洗练,善于捕捉戏剧高潮
得送我《牡丹亭》
作者:王旬  来源:江海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人早年喜爱编写小人书的文字脚本,由于一部《董小宛》,而结识了享名海内外的戏曲人物画家得先生,并经他介绍,加入了省连环画研究协会。 1981年11月中旬,我去南京参加协会
得笔下的《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贺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得所赠任嘉尧《牡丹亭》,落款“牡丹亭之惊梦一折写奉嘉尧兄指正癸亥岁暮得时客沪上”。 当代戏曲人物画家,当数关良与高得,他们用笔洗练,善于捕捉戏剧高潮的一刹那,脱颖而出,颇为神妙。关
唐代的舞
作者:尹诚  来源:体育文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球运动  唐玄宗  《左传》  驯马人  《太平寰宇记》  舞蹈动作  图腾崇拜  《倾杯乐》  丰富与发展  少数民族 
描述:唐代的舞尹诚是人类较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过的遗骸。关于“驯马”(人类畜养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于《周易》:“丧勿逐自复。”大意是当你的丢失时,不用去找,它自己会回来
马头山的“工作”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资溪马头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村民中,广泛流传着资溪“双枪老太婆”秀梅的红色革命传奇故事。 那是1946年间,马头山昌坪、港东、山岭、湖石、饶桥一带活跃着一支红色地下游击队,队长
咀之歌
作者:杜青  来源:散文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原  马头山  黄土  女性世界  声音  猫眼  风箱  记忆  花瓣  姿势 
描述:,掌管一方土地万物之灵。莫非它真的就是王,流落民间,独立高原?快许愿吧,向神或王许愿求赐。任何一个与爱情相关的机缘,都不要错过,一个人的一生没有二次爱情,这一生,一点也儿戏不得。千条丝,万条丝,仍在锃红色的暮光下拂动。两张嘴唇念出的词句,没有第二个人听得到。但我们明显听到有声音响起:孩子,你们自私得只剩下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