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9)
报纸(22)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0)
地方文献 (26)
地方风物 (7)
按年份分组
2013(16)
2012(11)
2010(16)
2009(8)
2008(6)
2007(9)
2006(5)
2004(6)
1999(2)
1994(2)
按来源分组
中国教育学刊(4)
古典文学知识(3)
语文天地(2)
艺术评论(2)
中国戏剧(1)
文史知识(1)
东方艺术(1)
小学语文教师(1)
新作文(高考在线)(1)
现代班组(1)
潮回日射星
作者:李钊  来源: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日射  太初  沙滩  风平  描写  好朋友  青年人  沉寂  广阔 
描述:【名诗回放】沙(宋)龙太初茫茫黄出塞,漠漠白铺汀。鸟去风平篆,潮回日射星。【情景再现】宋朝时,有个年轻的文人叫龙太初,是王安石的好朋友。龙太初经常去拜访王安石,和他一起交流写诗的体会。一天上午,龙太初又去拜访王安石,当时王安
其乐融融话“元日”
作者:陈喜联  来源:辅导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屠苏酒  民间习俗  政治家  文学家  爆竹  春节  描写  桃符  新年 
描述:同学们,春节好!本期的"古韵华章"又和大家见面了。时值春节,"古韵华章"要给大家介绍点什么呢?大家请看——《元日》(作品见"开卷语")。知识卡片王安石(1021年~1086年),中国历史
此中有人 呼之欲出: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
作者:宋蕾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采桑女  采桑女  词作  词作  描写  描写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燕子  燕子  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  小词  小词  春日  春日  生活  生活 
描述:出身,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三十岁时为翰林学士,四十二岁为参知政事(副相),五十二岁加同平章事(即宰相之职),一生仕途通达,衣食无忧,有“太平宰相”之称。晏殊生活的北宋太宗淳化二年至仁宗至和二年间,朝野安定,社会经济繁荣,生活无大的动荡,因此,他的词作多是在花前酒后即兴抒发性情,或感叹春愁秋恨、
未来的中国航天:风景更好:———访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宿东摄2010年新年伊始的一场瑞雪,让京城置身于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之中。大街上、公园里,孩童嬉戏,老人赏雪,一幕幕的温馨场景让人的心情也不由地轻快起来。这个冬天对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而言同样也是温暖而难忘的。 1月11日上午,当孙家栋在人民大会堂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
史上风景 名家系列之二 忆刘绍棠
作者:毕汝谐  来源:新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我迫不及待地道:“太棒了!明天就带我去见他!” 刘绍棠家住在府右街附近的一条偏巷里,距中南海很近。翌日,我和赵姓姑娘进去时,他们一家正在用晚餐。绍棠先生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白净,微胖;他扔下饭碗招呼我们。 我和绍棠先生单刀直人地进入文学话题。他思维敏捷,言语诙谐,对昔日的盛名颇为自负。 绍棠先生很惊奇我对他知之甚详,我随口提到他摘去“右派”帽后,在《北京文学》上发表的表态性质的短篇小说“县报记者”,那时与正常社会脱节2 0年之久的绍棠先生在广大群众中并无知名度,绍棠先生发现当代青年之中竟有知音,不胜欣喜…… 我不便启齿的是:进入青春期,我的才气和叛逆精神相偕露头,11岁时就常危言耸听,令父母忧心忡忡。父母便为我树立了两个反面教员:一是文学神童刘绍棠,一是史学才子沈元,终日耳提面命。 事后,绍棠先生对赵姓姑娘说:“小毕有才能有头脑,找这样一个男朋友,不容易……”绍棠先生是作风严肃的老派人物,尚不能理解我和赵姓姑娘这种始于大街的半游戏、半认真的新潮关系。我和赵姓姑娘因此窃笑不已。 此后,我常常造访刘家,与绍棠先生高谈阔论。肖洛霍夫是第一热门话题。我们都是少年时期便如痴如醉地通读了《静静的顿河》(一个主人公,600个人物!),欣赏肖洛霍夫的超然于革命与反革命两种政治原则之上的叙述态度,惊叹《静静的顿河》结构庞大一就像大自然一样深奥、复杂、有条不紊,展开了一幅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 肖洛霍夫与绍棠先生的身世具有可比性:肖洛霍夫出生在顿河流域维申斯卡亚镇,绍棠先生出生在运河畔的通州;肖洛霍夫与绍棠先生都是早慧的文学天才——肖洛霍夫23岁完成《静静的顿河》第一部;而绍棠先生还是一名高中学生时,其小说作品便被编入高中语文课本。肖洛霍夫访问日本时,说过青年作家应当和富翁的女儿结婚,以保障写作条件;而绍棠先生为了安心写作,曾经提出:“为三万元人民币而奋斗!”这大概是“向钱看”的急先锋了…… 绍棠先生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金色的运河》(这个书名很显然与肖洛霍夫的巨著有关),印刷厂已经排版了,结果因为我当了右派告吹了,我用木匣子把大样埋在自家院子里,还写了一篇诔文呢……” 我认为,《静静的顿河》之伟大,还可以从她的敌对者的所作所为得到验证。我侃侃而言:“文革”初期,林彪、江青尽管权势熏天,全党全军全国的笔杆子为其役使,批《静静的顿河》这株大毒草,结果却始终没有写出一篇像样的批判文童。可见《静静的顿河》是真正伟大的巨著,赞之不易,谤之亦难。就连无产阶级的金棍子姚文元,打遍天下,甚至打到印象派音乐大师德彪西头上,却始终没有碰过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绍棠先生惊讶而欣喜地看着我,说:“我曾经和许多人讨论过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从来没听过这样大胆而新颖的见解……” 接下来,是漫无边际的聊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绍棠先生的同情心。20年来,绍棠先生身陷逆境,吃尽千辛万苦,却只是数言以蔽之:“我和乡亲们在一起;小乱居城,大乱居乡嘛。”而谈到我们共同的一位熟人的不幸遭遇时,绍棠先生摘去眼镜,热泪盈眶,不断地发出痛苦的叹息…… 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绍棠先生渐入佳境了。1957年的那些毒草作品被收入“重放的鲜花”专集,风行一时。绍棠先生也发表了许多新作,可惜,这些作品大都是图解政治运动,缺乏文学感染力。我在闲谈中委婉地指出这一点。绍棠先生豪爽地道:“不单你这么说,别人也这么说,说我这样写下去要砸牌子啦……” 复出之后,绍棠先生喜欢结交官场人物,以与他们过从为骄傲,令我觉得不舒服。显然,这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政治上的保险系数,但我以为绍棠先生也放弃了早年的独立观念。 据绍棠先生透露:戴上“右派”帽子折腾了20年,他的一万多元的积蓄快花光了,甚至有断炊之虞,幸亏邓公开明,使他绝处逢生。 绍棠先生格外珍惜翻身的机会,凡事都比常人“左”三分,许多言论使人厌听。 过了不久,我和赵姓姑娘因琐事而绝交了。作为报复,她在刘氏父女面前说了我许多坏话 主要是生活方面的真真假假的劣迹。我懒于自辩,从此不再登绍棠先生家门了。 后来,我和绍棠先生在文艺界的聚会上又见过几次,已经无话可说,客气地点点头而已。 此后,我依然关注绍棠先生的文学创作活动。绍棠先生以“我是一个土著”自诩,笔触始终不离故乡的土地与河流。然而,绍棠先生学养不足的弱点也暴露无遗。在我认识的前辈作家里,绍棠先生是藏书最少的一位。 绍棠先生的中长篇小说源源而出,却委实难以打动人心。这些作品统统进入了一种模式:乡野传奇加运河风光加英雄人物加放荡女人,故事大同小异,人物千面一律,缺乏思想和历史的深度。我心中暗自惋叹:看来,绍棠先生真正是江郎才尽了。他年轻时的文学灵气到那儿去了呢? 1957年,绍棠先生在“暮春灯下随笔”一文中叹道:“我的故乡是一块多灾多难的土地,而我给它的,只是一点孩子气的安慰……”绍棠先生复出后,却连这一点孩子气的安慰也没有了;原先对农民命运和境遇的同情,对民族苦难的初步体察,统统被官方论点取代了,官云亦云。 自然,这也不能一味责怪绍棠先生。绍棠先生说过:“我们这一辈为什么出不了巴金、曹禺?我认为教条主义是作家的大敌……”对此,我不仅赞成,还想做进一步发挥:教条主义能够把巴金、曹禺、绍棠先生也变成为平凡之士。 在国外定居后,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绍棠先生的一篇短文“留命察看”,得知他因写作过劳病倒了,我心里很难过;而且,一时还不能将红光满面的绍棠先生与病夫联系在一起。 我很想写信劝劝绍棠先生,与其写作许多松松垮垮的长篇小说,莫如集全部精粹于一书,就像肖洛霍夫于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之后拿出《静静的顿河》;又觉得交浅言深,殊为不当,终于没有动笔。 再后来,我在法拉盛图书馆借阅绍棠先生著“四类手记”。所谓四类并非地富反坏,而是老弱病残也。绍棠先生的雄心依然不泯,却已处处显示无回天之力了。 1956年,绍棠先生在小说《私访记》的后记里,引述过家乡的一个顺口溜:“十岁的神童,二十岁的才子,三十岁的庸人,四十岁的老不死。”掩上“四类手记”,我悲哀地暗忖:这是不是作者潜意识里的自况呢? 绍棠先生终究未能成为中国的肖洛霍夫;绍棠先生的早期作品与肖洛霍夫早期作品《顿河故事》不相仲伯,而后来的长篇小说则与《静静的顿河》有霄壤之别。除了才具和健康的原因,肖洛霍夫与绍棠先生在主体心理结构方面的差异实在太大了。 1997年初春时节,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读到“人民艺术家刘绍棠逝世”的讣闻,十分悲痛。我黯然神伤地对身边的友人叹道:“我未成名君已去,刘绍棠先生。” 葛利高里在明媚的阳光下,把阿克西尼亚埋葬了。 绍棠先生在明媚的阳光下,把自己埋葬了。 人生谢幕,何其匆遽!
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艳情描写对杜丽娘形象刻画之影响
作者:武芳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情爱描写  情爱描写 
描述:大胆的男女情爱描写,这些描写不但没有破坏杜丽娘的美好形象,而且实际读来是艳而不淫,俗而不秽,是人物心路历程变化必不可少的元素,也使得人物更加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