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3)
报纸(82)
图书(34)
学位论文(20)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36)
地方文献 (31)
地方风物 (21)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75)
2012(32)
2011(25)
2008(23)
2006(29)
2005(12)
2002(6)
1997(19)
1994(7)
199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50)
江西社会科学(3)
美文(上半月)(1)
中国史研究(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1)
江苏高教(1)
新闻爱好者(上半月)(1)
语言研究(1)
文艺研究(1)
雨花(1)
关于李白诗中“破花”的解释
作者:李浩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诗  禅宗  王安石  金城  全唐诗  王琦  太白  白居易  唐人  疑经 
描述:、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二○亦袭此说:“破,《五灯会元》:‘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破颜微笑。’”安旗方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破花,《五灯会元》卷一:世尊在灵山会上
爱铸
作者:辛颖 李俊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这个说法对不对?”由扩音器放大的讲课声,在临川一中高三(25)班的教室里听得格外清楚。12月21日下午,记者在这个教室里听了全省历史学科带头人、临川一中高级教师徐治成一场生动的历史课。然而,对于徐治成来说,这堂课并无特别,不过是他近二十年执教生涯中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王安石重
作者:董薇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重
“善才”应是琵琶
作者:刘万能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演奏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汉语大词典  乐师  高中语文  高中教材  平庸之辈  居易  段安节  《辞源》 
描述:“善才”应是琵琶
“乃”并未用错
作者:张延顺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悲鸿  《新闻记者》  “其”  代词  遇险  《周礼  汉书  项羽  用法  阴日 
描述: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为例。
一字师和半字
作者:定铮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半字  唐代诗人  王安石  古代诗词  脍炙人口  老一辈革命家  深秋季节  《长征》  菊花 
描述:代诗人齐己一次正诵吟题为《早梅》的新作:“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一位姓谷的朋友
应是研究者
作者:任勇  来源:新教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上签个名了事;有些教师只选容易做的,不考虑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些教师选题太大,根本无能力研究。
明代平民儒者钧及其思想特色:新版《钧集》前言
作者:黄宣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特色  罗汝芳  山农  王阳明  泰州学派  社会理想  儒者  历史研究  大中学 
描述:明代平民儒者钧及其思想特色──新版《钧集》前言黄宣民一钧(1504-1596)字子和,号山农,又号耕樵,后因避万历帝讳,更名锋,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三都中陂村人。家中世代以儒为业。父应时,任江苏
"六经我"与"我六经"
作者:孙福万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有效学习  “六经我”  “我六经”  《陆九渊集·语录》  教育心理学 
描述:《陆九渊集·语录》中有这样一段话:“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我!我六经!”自此之后,经过后人的不断阐释,“六经我”和“我六经”被当作两种不同的治学方式的象征,逐渐成了名言。
论“六经我,我六经”
作者:刘爱敏  来源:滨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宋明理学  陆九渊  六经  六经 
描述:理”,只要“格心”便可知理,不必读经,更不必费心于经和考据。“六经我,我六经”这句话,不仅极具宋学特征,而且典型地反映了陆九渊心学思想指导下的治经态度和方法。弄懂这句话的涵义,不仅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