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绝句的情感内涵与语言特色
作者:赵建梅  来源: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研究  中国  绝句  情感  语言 
描述:王安石绝句的情感内涵与语言特色
让虚假的美丽远离语言课堂
作者:朱华东  来源:师道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  语言  美丽  虚假  《泊船瓜洲》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王安石  学生  教师 
描述: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第一段]
锤炼词句,让语言更灵动
作者:冯述田  来源:好家长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语言  灵动  动词  阳光  句式  自行车  词句  词语  选择 
描述:【一技】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王安石写过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那个"绿"字,使全诗增色不少。王安石在写诗时,一开始写出了"春风又到江南岸"的诗句,然后觉得其中的"到"
音乐教授破译肖邦遗稿
作者:江南  来源:校园歌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  肖邦  遗稿  教授  乐史 
描述:提起波兰一代钢琴大师弗雷德里克·肖邦,人们可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他那精湛绝伦的钢琴演奏技巧。其实,肖邦在音乐史上引人关注的原因并不止于他的成就,更多的是来源于他的神秘。不久前,美国
“和谐”源于音乐
作者:暂无 来源:天津支部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谐”  音乐  《周礼》  文心雕龙  公元前  词源学 
描述:相从,谓之和。”关于“和谐”,国外也有人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第一段]
红楼景物语言绘颦儿
作者:邹光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牡丹亭》  语言  《红楼梦》  林黛玉  景物  出乎其外  景语  艺术形象  手法 
描述:之情。明代胡应麟则结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4)曹雪芹对于传统手法成竹在胸,《红楼梦》中多层次、多侧面地以景寓情来雕塑作者笔下的第一宠儿──林黛玉,让颦儿与景物语言如影随形似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纯虚词是赏析语言的另一个抓手
作者:李筱俐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虚词  语言  赏析  抓手  注意力  形容词  王安石  “绿” 
描述:赏析语言应从实词、虚词两项着手,然而,人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实词上,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揣摩上,王安石一句脍炙人口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让人拍案叫绝,可惜忽略了其中的虚词。其实,王诗中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品味问题
作者:李忠敏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朗读法  语言  文本  陆九渊  语文教学  乡愁  作者  情感  济南 
描述:宋代大儒陆九渊曾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其所说的"涵咏工夫"即是对语言的品味。我们都知道文本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都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深入品味。在此
音乐考古与音乐史
作者:方建军  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  音乐  考古  考古  世界  世界  文集  文集  音乐史  音乐史  世界  世界  文集  文集 
描述:音乐考古与音乐史
邮票中的音乐世界
作者:李近朱  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  邮票  简介  世界  音乐史  世界  史料  CT  S088913  音乐  CT  S090071  邮票  CT  S088933  音乐史 
描述:邮票中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