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10)
报纸(1090)
学位论文(22)
会议论文(20)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42)
地方文献 (643)
地方风物 (19)
宗教集要 (18)
红色文化 (15)
非遗保护 (7)
文化溯源 (5)
才乡教育 (3)
按年份分组
2014(647)
2013(141)
2012(165)
2011(172)
2009(123)
2007(108)
2006(89)
1994(34)
1987(23)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15)
东坡赤壁诗词(13)
诗歌月刊(7)
文汇报(7)
当代文坛(5)
星星(下半月)(3)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上海交大报(2)
出版发行研究(1)
金田(1)
《牡丹亭》:岂独伤心是小青
作者:福康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伤心  古代诗人  晋京演出  诗集  汤显祖  全本  寻觅 
描述:上海昆剧院将晋京演出全本《牡丹亭》,久已仰慕,届时必往一观。我在不到20岁时,曾发誓通读古代诗人的所有诗集,最后连不是一流诗人的诗集也寻觅来,汤显祖的《玉茗堂集》也读过。当然,他的诗与他的昆剧
金溪“何源模式”富万户群众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金溪县探索出一种家门口挣钱、人人都可随时参与的全民创业方式———“何源模式”。 这一模式最早在何源兴起,由该镇孔坊村党支部书记江书胜等10名党员在兴办水晶玻璃工艺品加工业的实践中创建。它一经萌芽,便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何源模式”其核心内涵就是能人带动、政府促动、群众推动,把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
为国为民 一片赤诚——深情怀念王谦同志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年7月9日,是王谦同志离开我们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他那音容笑貌,高大的形象,一个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情怀,常常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不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从1917年出生,到2007年逝世,王谦同志在人生的旅程中走过了91个春秋,他是一个近乎世纪的老人,也是一个有着70多年党龄和革命生涯的老
未知明年在何处
作者:朱良志  来源:明日风尚(生活态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诗  对联  格调  未知  竹子  人生境界  晏殊  小亭  记忆  竹林 
描述: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副对联: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副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过于冷峻,对联中包含着中国人深邃的智慧。
“曈曈日”不作“幢幢日”
作者:余培英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春联  记忆  宋代  广州  桃符  引诗  爆竹  风送  日报 
描述:《广州日报》2008年2月19日C20版《关于春联的记忆》一文说: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这里把曈曈日误作幢幢日,诗句就变得不可索解了。
上海昆曲新秀演出《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上海市戏曲学校昆曲表演班将于11月16日在北京上演昆曲《牡丹亭》。这些年轻学生的演出将告诉观众,他们有能力演绎中国古典精品剧目,他们是昆曲的后起之秀。 上海市戏曲学校昆曲表演班学员是全国昆曲界年龄最小的学员,目前在校的表演班学员是第五届,被称为“昆五班”。为了让这些学员迅速成才,岳美堤、
《牡丹亭》揭幕上海国际艺术节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佳 将于10月18日至11月18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昨日公布了参演剧目表。舞剧《牡丹亭》将作为开幕式演出亮相艺术节舞台。而闭幕式将呈现俄罗斯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的交响音乐会
艺舟夜话(十四)
作者:万君超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书画鉴定  李瑞清  印章  斋日  辨真伪  道士  上海  年代  狭隘 
描述:书法家谭泽闿托友人杨钧收得清人刘墉书法两幅,然杨难定真伪,寄与谭氏自鉴。谭以示李瑞清、曾熙二人鉴定,李谓甲幅真,乙幅非;曾谓甲幅非,乙幅真。谭从李言,收甲幅,退乙幅。杨因致书与谭云:其书既不可辨真伪,何必收之?其书既可伪造,至于乱真,是其书无过人处,更不必收之也。
饮食男女在福州
作者:郁达夫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福州人  福建  饮食  食品  周亮工  女子  外省人  蚌肉  流行  上海 
描述:福州的食品,向来就很为外省人所赏识,前十余年在北平,说起私家的厨子,我们总同声一致地赞成刘崧先生和林宗孟先生家里的蔬菜的可口。当时宣武门外的中信堂正在流行,而这中信堂的主人就是刘家的
跳蚤市场应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
作者:暂无 来源:社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跳蚤市场  生活方式  记者  社区  东西  上海  购买能力  生活质量  交换  尝试 
描述:就跳蚤市场的话题,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记者:上海需要社区跳蚤市场吗?于海:当然。现在人们的购买能力强了,买东西很随便,家里多余的东西自然而然多了起来。另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