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7)
报纸(68)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6)
地方文献 (32)
地方风物 (4)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25)
2012(18)
2011(12)
2010(11)
2007(12)
2006(4)
2004(4)
1998(3)
1991(2)
1983(2)
按来源分组
青年报(2)
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1)
东方企业家(1)
文献(1)
中华医史杂志(1)
中华诗词(1)
河北青年报(1)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1)
南京日报(1)
中国中医药报(1)
约好再去看牡丹 (亭湖)
作者:暂无 来源:盐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悠悠岁月】 便仓的枯枝牡丹,在盐阜大地香艳了近千年,远近闻名,家喻户晓。家乡有谷雨赏牡丹的习俗。每年谷雨前后,便仓的牡丹竞相开放、芬芳四溢,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进这座古老的小镇,一睹牡丹雍容华贵的风采。 便仓离我的老家并不远,但我在成年之前一直没有机会去看过牡丹。刚参加工作那年,适逢电影《红牡丹》
黄松甸因创业黑木耳香飘全国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老人说:黄松甸农民已经告别农闲很久了 黄松甸黑木耳丰收了 10月16日,一场酝酿已久的秋雨,并没有打搅蛟河市黄松甸镇人们的好心情。 在上书“中国黑木耳之乡——蛟河黄松甸”的巨幅牌匾下,人们正在忙着进行秋木耳最后的采摘。坐落在不远处的黄松甸食用菌市场,也还沉浸在上个月那一场全国规
蕾:工笔画声音应是文言文式的
作者:韩邦文  来源:新快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蕾:工笔画声音应是文言文式的
大建中汤证应是实
作者:张尊如 陈建国 韩红伟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建中汤    虚寒证  蛔虫证  功效 
描述:》等主之;有谓蛔虫扰动者,《金匮要略心典》、《成方便读》等主之.本文以为大建中汤证不应是虚寒证,也不应是蛔虫证,而是实证.其功效不应称为温中补虚、降逆止痛,而是温中祛,降逆止痛.
为蒲松龄造像——浅谈《灯夜话》的风格和立意
作者:蒋星煜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创作方法  聊斋志异  作品  汤显祖  艺术形象  民间故事  戏剧  关汉卿  小说家 
描述:有的并摄制成了电影。这些戏,都是取材当时一般的民间故事或传说。另外还
卓立暗香袭人——王安石《梅花》诗简析
作者:陈树馨 陈必信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王安石  汉语翻译  袭人  文学家  墙角  抗严寒  点积  语文  北宋 
描述:墙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后两句是写梅花纯白如雪,暗香袭人。如果把四句诗所表现的意境联系起来看,诗中的梅花不正是诗人自己的画像么?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明白如话,含义却又相当含蓄和深刻。诗的首句“墙角数枝梅”,就很令人细究。梅花历来以色秀味香著称,被人们置于庭院楼阁之中,而诗中的梅花
你说那一天你要来——那拉川、陈道斌词
作者:王佑贵曲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你说那一天你要来——那拉川、陈道斌词
姹紫嫣红牡丹亭 似水流年春梦
作者:暂无 来源:楚天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昆曲奇葩绽放武大记者宋枕涛摄(见习记者陈博雷)风流倜傥的柳梦梅、柔媚多情的杜丽娘……昨晚,红遍海峡两岸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上本《梦中情》,终于与武大师生见面。幽奇绚丽的古老经典“《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它讲述了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感春生情、因情成梦、惊梦而亡、死而复生以及和柳
《牡丹亭》尽显“春色”-8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牡丹亭》尽显“春色”-8
张继的昆剧表演艺术征程
作者:沈达人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继  表演艺术  昆剧  寻梦  杜丽娘  老师  牡丹亭  演出  基本功  艺术感受 
描述:20世纪80年代,我在苏州、北京等地看过张继演出的一系列剧目。她的《惊梦》、《寻梦》、《痴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的《说亲·回话》、《芦林》也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其实,这不是我个人的艺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