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羽毛球队主教练陈郁:与谢杏芳对比不公平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郁表示,对于这样的困难局面,早有预计,我们在青少年比赛中并无优势可言。
男单1/4决赛,黄宇翔以0
-
从陈郁的“写心论”谈起:关于现代人物画创作的思考
-
作者:高一花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人物画 人物形象 创作 写形 内心世界 精神品质 精神状态 思想品质 现代 历史人物
-
描述:们的内心世界。最后点明"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
陈郁升:台商二代筑梦东莞
-
作者:刘东萍 来源:台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莞 东莞 台商 台商 车辆 车辆 大陆 大陆 土地 土地 商机 商机
-
描述:2003年8月,来自台湾的陈郁升独自站在东莞街头,看着林立的厂房,来往的车辆,心情十分低落。他甚至有点埋怨父亲,为什么让他来大陆?然而3年后,他却爱上这片充满商机的土地,也在东莞成功开拓了自己的事业。
-
精心物语 王英梅专栏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生活文摘·养生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己生活厌倦了的地方到一个别人生活厌倦了的地方”。工作累,娱乐也累,弄得自己身心俱疲。 我们从二十多岁开始工作,六十岁左右退休,人生最年轻力壮的时间是跟工作在一起;同时我们每天又把精力最旺盛的八小时时间拿给工作。也就是说,人生最美好的时间都是跟工作在一起的。如果人不能享受工作状态,而是觉得痛苦和厌倦,这样的自我纠结就会产生压抑感和负面情绪。长期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健康,因此不是拼搏和奋斗本身影响了健康,而是面对工作产生的不良情绪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假如我们能够享受工作和奋斗本身,适当的压力会调动肌体的积极性,这样的人反而是健康快乐的。 人们常常人为地将成功与快乐矛盾对立,是因为人们常常在奋斗和拼搏前,便已假定:“付出汗水”是不快乐的,于是陷入无可自拔的痛苦误区。
-
吴宏敏,你的驾驶证掉了!
-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金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金报热线66111111 报道 “前天中午有个男的在店里吃饭,掉了驾驶证,到今天都没有来领。”昨天,读者吴先生打进本报热线,希望这位失主看到报道后能够尽快前来认领。
吴先生所说的店位于海曙区苍松路575号,名为老房子面馆,而他是店里的一名服务员。
前天中午12点左右,吴先生在店里走动时,忽然发现
-
本周日泡茶华林路清铧名茶 陈郁榕点评今秋安溪铁观音
-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审评专家陈郁榕女士将亲任评委,点评今秋安溪铁观音之秋香。
此外,当日下午还将进行武夷岩茶的第七轮月赛
-
陈郁榕评鉴红白流香:本周末第四场评鉴永春佛手、建瓯水仙、平
-
作者:暂无 来源:东南快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陈郁榕评鉴政和工夫红茶
东快十年,好茶有礼。
“东南快报社十周年庆精品纪念茶评鉴会”第三场评鉴活动,7月12日10时在省博物院古碟斜阳易安居茶道会所进行,本次评鉴的品类是福鼎白茶和政和工夫红茶
-
国家戏剧院兰花墙揭幕 「兰花圆舞曲」相伴 陈郁秀获颁法国文
-
作者:暂无 来源:PAR表演艺术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国家戏剧院兰花墙揭幕 「兰花圆舞曲」相伴 陈郁秀获颁法国文
-
水果推手1 Zespri 行销公司亚太区总经理陈郁然:进大
-
作者:李雪莉 来源:天下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水果推手1 Zespri 行销公司亚太区总经理陈郁然:进大
-
专栏 世界是平的,心录不应是
-
作者:暂无 来源:特区教育·中学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 这其实也就是一个阅读经典的话题,对此我深以为然。但这个近乎常识的观点之所以令我格外触动,是因为我最近读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受网络文学的影响,如今的青少年普遍对文学名著兴趣不大,而对魔幻、科幻、侦探类图书“情有独钟”。上海译文出版社曾经推出了一套名著文库系列丛书,包括毛姆的《刀锋》、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德莱塞的《珍妮姑娘》、卡夫卡的《城堡》、柯林斯的《白衣女人》等,但据说销量很不理想。中国古典名著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有报道说,某女士给女儿列了个“暑期名著阅读计划”,没想到却遭到女儿软硬兼施的“抵抗”,一个假期下来,一本《红楼梦》仅仅翻了十页不到一一而许多家长有着相类似的困惑。很多新课标的语文课外读本干脆将国内外的名著缩写,只留下最简单的故事梗概。 这当然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浮躁特性有关,想想看,某名人一本正经地考证黛玉葬花是一种行为艺术,某文学博士著书称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吃软饭、打群架、混黑道、梦想在闹市砍人,而依据是李白这样的诗句:“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更令人惊讶的是作者声称这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文化被剥离成了知识,知识又被剥离成了拿来即用的技术,青少年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这种重术轻学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指望他们潜身名著恐怕并不现实。 但越是这样,我们越得重视经典阅读的价值,重视经典阅读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李泽厚说,人是文化的积淀。一个人倘若没有起码的人文精神的滋养,则会导致灵魂的失重与缺钙,成为所谓的精神侏儒。而我们获得精神营养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通过与那些高贵灵魂的对话,来感知自身与世界。有一本畅销书说世界是平的,但一个人的心灵不应该也是平的,不应该在快餐式的阅读中让心灵逐渐走向扁平化。 如今是一个信息海量的时代,各种读物太多,开卷未必有益,因此我们有责任引导青少年阅读经典。几年前,有关方面曾经启动了“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首届百种优秀青春读物”评选活动,应该就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该评选活动从全国74家出版机构和社会各界推荐的几百种图书中选出了100种优秀青春读物,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物种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给青年的12封信》、华文出版社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辽宁教育出版社的《傅雷家书》、湖南科技出版社的《时间简史》(普及版)、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挪威的森林》等经典作品,此外,一些畅销书也大量进入评选榜单,如人民出版社的<做最好的自己》、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蒙:我的人生哲学》、新华出版社的《细节决定成败》、中华书局的《于丹<论语>心得》、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我的世界我的梦》、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富爸爸·穷爸爸》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亮剑》等。 好的阅读令人受用一生,阅读经典无疑是一个高效率的阅读,给他们指定 “经典”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所谓经典也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前人视昨犹如后人视今,我的少年时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等“闲书”是要受骂的,与今天的家长逼着阅读经典的情形恍如隔世。推己及人,以昨视今,对于今天的网络文学以及一些人眼中的“闲书”,我们也没有必要乱棍打死。他们不愿意轻易接受父母指定的“经典”而是坚持自己去选择,难道就没有一点道理?我们与其慨叹他们“肤浅”不如尝试进入他们的阅读世界,进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真的没有必要处处为“人师”,尤其是包办一切。就以“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首届百种优秀青春读物”评选活动为例,从报道中看,它是从全国多家出版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推荐中评选产生,却似乎不见青少年本身的声音。这多少有点奇怪,这道”菜”是端给青少年品尝的,我想他们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应当有更多的“点菜”的权利,否则就是喧宾夺主了。据说这项活动还将继续进行下去,我希望接下来的活动能够更好地突出青少年在这件事情上的”主角“地位,看看他们心目中的阅读排行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