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璽
-
作者:王人聪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兼士 雨声 印章 得声 《释名》 封缄 《周礼 开拆 秦以前 文书
-
描述:沈兼士曾指出不足为据,他说:“以徙释(?),只取谐音(汉代音),别无证验,未足以为确诂也”①。沈氏的批评是很正确的。
-
释hua
-
作者:唐志凯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降神 《周礼 兵器 天官 形声字 质剂 汉礼 文王 王国维
-
描述:。 《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注:“质剂,谓两书一礼,同而别之,长日质,短曰剂,今之券书也。”“者”字,郭沫若认为是“赭”字,“■”是“踝跣之臣”①。“者”是“赭”,这一说法甚确
-
释“趁急”
-
作者:钟兆华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敦煌变文 同义复合词 近代汉语 用例 晏几道 舍利弗 常用词 三国志 平话 动词
-
描述:的“趁急”,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如是一词,其意义又是什么? 在近代汉语中,“趁”是个常用词,意为追,逐,赶。这样的用例很多。如 (3)行经三日,遂被单于趁来。(《敦煌变文集》卷一《李陵变文》) (4)黑狗趁兔,岂不可得?(《敦煌掇琐》卷二《晏子赋》) (5)红尘陌上游,碧柳堤边住。才趁彩云来,又逐飞花去。(晏几道《生查
-
释“三木”
-
作者:王平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先秦两汉 司马迁 说文解字注 王安石 沈家本 刑具 罪犯 李善 段玉裁
-
描述:司马迁《报任安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唐李善《文选》注:三木,在项及手足也。《辞海》、《辞源》皆沿李善说,谓三木是加在罪犯颈和手足上的刑具,关于三木的具体名称未做说明。宋王安石明确指出:三木即桎、梏、拲。梏在脰(颈),桎
-
释“大钟”
-
作者:牛龙菲 来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钟 双音钟 《说文解字》 中国音乐学 立象以尽意 商周青铜器 训诂学 无射 《周礼 民族民间音乐
-
描述:释“大钟”牛龙菲1979年陕西扶风出土的"南宫乎钟",其甬上铭曰:"土(徒)南宫乎,乍(作)大钟,兹名为无昊(射)钟。"其中"大钟"一语,特别是其中""或""之一字,向未有确训达诂.今特为之考释
-
释“强梁”
-
作者:罗红昌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强梁 老子注 古汉语 来母 说文 本义 王安石 引伸 朱谦之 道德经
-
描述:母,二母读音异;郑张尚芳拟音,“梁”为*ra,“勍”为*gra,二声母有单复辅音之别。二、“梁”为“屋梁”,此说始见于王安石。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字说》曰:屋梁两端,乘实如之。所谓强梁
-
“见背”另释
-
作者:汤仕普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音词 汉语大词典 第一人称代词 被动句 第三人称代词 省略 王安石 语境 解释 古代汉语
-
描述:’、‘见爱’等"。许嘉璐先生在其《古代汉语》中提到"其中的‘见’似乎起指代行为受事者的作用,往往表示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的省略。有时,也可以表示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省略。"其中
-
漫说“落”字
-
作者:吕漠野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为自己辩护 离骚 菊花 屈原 凋落 秋菊 时态
-
描述:错,屈原可不能错吧,于是以后就有不少人把“落英”的“落”解释为“初始”的意思,“落英”就是“初开的花”.于是推而广之,又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落英缤纷”里的“落英”也应该解为“初开的桃花”.以后还历代有人争辩呢.
-
“用”字诗谜
-
作者:暂无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谜语 半边 字形 可耕 组合 形象 形式 形成
-
描述:王安石曾写有一首关于用字的字谜诗,诗是这样写的:一月又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两口不团圆。谜语按字形把用字拆成多个部分,再以不同形式组合而形成,既形象又生动。
-
字说
-
作者:龚令民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文化史 陈寅恪 太阳 许慎 代表 英国人 说文解字 化成 天地人
-
描述:如果你问英国人,太阳为什么是sun,他肯定答不上来;同样的问题假如你问中国人,估计只要上过学的都觉得你挺无聊。记得小学一年级刚识字那会,老师就不厌其烦地说,日最初是一个带点的圈,圈代表太阳,点代表太阳中的阴影。后来随着书写介质的变化就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