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6)
报纸(143)
图书(15)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2)
地方文献 (43)
地方风物 (9)
红色文化 (3)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60)
2012(44)
2011(38)
2009(19)
2006(14)
2004(13)
2003(10)
1998(12)
1991(7)
1982(5)
按来源分组
新民晚报(6)
葫芦岛日报(2)
恩施日报(2)
源流(1)
企业经济(1)
黄梅戏艺术(1)
女报时尚(1)
辅导员(教学版)(1)
半岛晨报(1)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1)
《牡丹亭》的象征思维及其戏曲意义
作者:谢雍君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象征思维  戏曲  象征意蕴  思维方式  生存环境  象征手法  柳梦梅 
描述:引言当我们梳理关于《牡丹亭》内涵之种种时,发现剧情中有许多不符常情常理之处。比如,杜丽娘随父母在南安生活3年,居然不知自己居住的太守府后有一大花园,而丫鬟春香偶尔一次出恭,即发现有这等一个所在(《闺塾》);再如,杜丽娘
“性贪”高官黄松有的堕落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中国第一烂尾楼“烂”出中国司法界第一贪 “性贪”高官黄松有的堕落 离奇拍卖买家一倒手 轻松赚4亿 背后谜团黄松有指示 低价拍卖 法界精英 45岁出任最高人民 法院的副院长
国家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转型:基于王安石变法时期级提
作者:王晓龙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变法  提点刑狱司  制度改革  角色转型 
描述:时,改革中最重要的富国强兵等职能在提刑司等地方政府执政中得到明显增加。从这场著名的变法运动可以看出,提点刑狱司作为宋朝地方统治体系中最重要的司法、监察官,在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中角色发生明显的转型,司法之外的财政、军事职能得到显著增强。这种多面手的角色转型适应了改革的需求,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改革措施的推行和地方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师的眉毛温州广场小学六(4)班黄麟捷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从我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就发现谢老师的眉毛千变万化,在各个时间、各个地点都不一样,我却怎么都学不起来!仔细一看,老师的眉毛里还有喜、怒、哀、乐呢! 喜眉毛 这个学期,我们班得了不少奖状,当然,最开心的就要数谢老师了!她早上一进学校就喜滋滋的,谁也猜不准发生了什么事。铃声响了,大家都匆匆走进教室。老
校长应是一棵智慧树:谈在南京拉萨小学挂职时对“校长”的再
作者:毕甫军  来源: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长工作  挂职学习  小学  拉萨  南京  智慧  再认  教育者 
描述: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之魂,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在这里我不想给校长下什么定义,而是就自己一个月来在南京拉萨小学挂职学习的情况谈谈校长工作的载体和着力点。我切实体会到:校长就应该是一棵智慧之树。
汉唐乐图像研究的多元文化视角
作者:李荣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汉唐乐  金石学  考古学  图像学  艺术学 
描述:术研究,力求在精神上返回到汉唐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重新体验、感受和重构汉唐时代的乐文化形态,进而从更加深入的层面探讨各种艺术形态形成和发展衍变的基本规律。
曾彦修、刘大年关于《美国侵华》的一次论争
作者:赵庆云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国侵华  刘大年  人民出版社  新华书店  政治形势  近代史  简史 
描述: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刘大年著《美国侵华简史》由北京新华书店出版。这是一本仅九十页、不到八万字的小册子。因其具有一定的学术底蕴,且高度契应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甫一问世即风行全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九五一年四月,刘大年得近代史所同仁沈自敏、丁名楠之
小说资料能否入:刘知畿的困惑及其引起的争论
作者:王嘉川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资料  刘知畿  胡应麟 
描述:要交锋,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在论争中不断得到提升、进步的一个具体范例。
应是“绿肥红瘦”:绛殊仙草、林黛玉和湘云关系艺术构思之探讨
作者:梁归智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曹雪芹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  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  绛珠  绛珠  黛玉  黛玉  湘云  湘云 
描述:曹雪芹构思绛珠仙草、林黛玉和湘云的关系,取意于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却道海棠依旧”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