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东教育明珠抚州一中
-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政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集团 抚州市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一中学 办学历程 在职教师 博士生导师 中学校
-
描述:职教师32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40多人、中级教师130多人,师资雄厚,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理念先进。全校共8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约5600余人。在一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治学理念,坚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向,与时俱进,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气质。[第一段]
-
王益民:为明天创意的民间职教办学者
-
作者:暂无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办学者 民办教育发展 职教 民间 创意 王益 教育类型 办学体制
-
描述:江浙一带是我国民办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教育类型、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为伞国民办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赣东南丰傩面具的几个艺术特征
-
作者:暂无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赣东南丰傩面具的几个艺术特征
-
“抚州之文化江湖”系列之七“赣东之脊”军峰山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文/图佚名
在武夷山余脉、宜黄与南丰两县交界处,有一座海拔1760.9米的山峰。它是江西十大高山之一、抚州群山之首、被誉为“赣东之脊”的军峰山,兼有庐山之美、黄山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自古
-
昆腔声场之雅与赣东戏场之俗的双重体验:兼论汤显祖的声腔观与
-
作者:黄振林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传奇 汤显祖传奇 声腔 声腔 曲律赣东民闻演剧 曲律赣东民闻演剧
-
描述:角色唱腔、念白不是弋阳土腔,而是充满临川方言的俚俗、调侃、口语倾向,再现了赣东民间演剧的鄙俗风貌.
-
论中国演剧观的形成—兼论中西演剧观的主要差异
-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品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汤显祖 中国艺术 戏剧文学 戏剧演出 演员 戏剧表演 舞台形象
-
描述:演剧观成熟于十九世纪,经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诸大师的总结,已成为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现代演剧体系。中国演剧观成熟于十七世纪,至今未经科学总结,正处于从古典演剧观向现代演剧观转化过程中。当前世界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时代的演剧环境
-
作者:刘昊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剧团 戏剧演出 观众 现实条件 中国戏剧 传统戏剧 牡丹亭 东方与西方
-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当代已成了沟通文字与舞台、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近几年中我们既看到英国TNT等剧团来华演出莎剧,也看到上海京剧院把京剧版《王子复仇记》带到英国爱丁堡国际戏剧节,昆剧《牡丹亭》在美、英、希腊等国巡演。莎士比亚(1564-1616)生活的时
-
论《牡丹亭》对民间文学素材的处理
-
作者:纪军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民间 民间
-
描述:郁、浪漫瑰丽、亦幻亦真的爱情传奇。
-
厅堂版《牡丹亭》回归明代演剧方式
-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快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驻北京记者 梅春艳 今年5月18日,是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6周年纪念日。就从这一天起,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将长期进驻北京“皇家粮仓”——这座始建于明永乐七年的建筑曾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俯瞰了京城600年沧桑;如今,它被改建为世界上最小却又最高贵的剧场,明代昆曲“家班”的演
-
由《牡丹亭》的传播看戏曲改编与演剧通例
-
作者:邓绍基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版本传播 版本传播 剧本改编 剧本改编 演剧通例 演剧通例
-
描述:戏曲作品从文本到演出,必然会有程度不同的变易更动,这是已由戏曲史实昭明、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剧通例。至于种种变易更动,自有高下之别、文野之分和粗细之辨,人们自可臧否月旦,朱紫雌黄,却不能由此而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