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
-
作者:张心科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 新课程改革 学习需要 陆九渊 强调 教学 教师 语文
-
描述: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
-
教学中“批评”的灵活运用
-
作者:谢芳 来源:新课程.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批评 教学 体罚学生 《三字经》 教育形式 社会经验 优质教育 王应麟
-
描述:一个"灯塔"的角色,给孩子的成长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优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能体罚学生,
-
在涵泳中尽赏语文的风光
-
作者:王剑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涵泳 风光 语文 陆象山 曾国藩 读书 家书
-
描述:纪泽》)他
-
2011年第1期“趣味语文吧”答案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语文 趣味 王安石 答案 白居易 欧阳修 李清照 辛弃疾 朱熹
-
描述:2011年第1期“趣味语文吧”答案
-
语文教学应是“生活中的语文”
-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民俗·当代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过程中,应注入“时代的活水”。 1语文教学“生活化” 1.1语文讲读“生活化”。所谓语文讲读“生活化”,是指课堂语文讲读要面对中学生生活实际,去寻找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
-
《伤仲永》教学谈
-
作者:石泽镒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 有补于世 伤害 理解 抒情为主 异能 钱币 作者 全文 王安石
-
描述:一、从“伤”说起《伤仲永》,题目中的“伤”字应该怎样理解?通常都将“伤”理解为“哀伤、惋惜”之意,认为《伤仲永》一文,旨在为方仲永的不务学而哀伤、惋惜!但观《伤仲永》全文,却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叙事为主,辅之以议论。所以,我认为,题目中的“伤”应该理解为“伤害”,意即“遭到伤
-
浅谈《泊船瓜洲》的教学
-
作者:张有传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气象 王安石 三个方面 教学 泊船 执政 表达 辞职 重返 理解
-
描述:《泊船瓜洲》是王安石推行新法,被迫辞职回乡路过瓜洲时,怀念金陵故居所写的。它表达了诗人在南归途中,看到实施“新法”后带来的新气象,想再接再厉,重返朝廷执政的意愿。教学时,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抓重点字词,理解叙事诗句。这首诗的头两句
-
“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昆五班”教学汇报演出
-
作者:忆斯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汇报演出 戏曲学校 教学 平均年龄 牡丹亭 长生殿 折子戏
-
描述:《牡丹亭·游园惊梦》、《长生殿-酒楼》、《玉簪记·琴挑》、《孽海记·下山》……一段段文武经典折子戏,由一群平均年龄仅14岁的小不点表演起来,倒也不紧不慢、有板有眼。这60位被称为昆五班的学员,是上海戏曲学校时隔20年后又
-
单元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
-
作者:孙月星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单元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
-
语文教学应是美的语言教学
-
作者:范湘吴 来源:文学教育 下半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 骨干教师 语言教学 新课程改革 艺术修养 学生 语言美 语文教学 语言实现
-
描述:艺术修养,创造课堂教学的语言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