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谜语、多体拾趣
作者:李清秀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谜语  多体  古诗词  王安石  纪晓岚  明代  典型  焚烧  石灰  图书 
描述:近来翻阅图书,发现不少古诗词十分有趣。一、谜语请看明代诗文家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首典型
《牡丹亭》曲意诸家
作者:沈达人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艺术形象  思想内涵  《邯郸》  戏剧家  汤显祖  潘之恒  杜丽娘 
描述:什么是曲意?我以为是指一出戏通过它的一系列艺术形象——尤其是主要艺术形象所表达的或深或浅的思想内涵。关于《牡丹亭》的曲意,汤显祖本人已有提示,作者在《牡丹亭·题词》中就说过:
“海棠无香”漫谈
作者:刘玉凯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棠花  鲁迅研究  小说家  中篇小说  不同意  天然  正视人生  王安石  历史家  杜甫 
描述:话的才是小说家。历史家用的是记忆力,小说家用的是想像力。历史家取的是科学态度,要忠实于客观;小说家取的是艺术态度,要忠实于主观。一言以蔽之,小说家也如艺术家,想把天然艺术化,就是要以他的理想与意志去补天然之缺陷。"这里引用的是杨振声的话。接下来是:"他要使海棠有香,鲫鱼少刺。
胡应麟《薮》论杜
作者:张若雅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薮》  薮》      格调  格调 
描述:”品目的提出,以及前后七子对杜的不同意见三方面来论述胡应麟之前的杜观。在此基础上,引出胡应麟对杜的看法。发现其宗杜主要是在艺术审美的层面上展开,极少涉及政治教化及思想情操方面的内容。他将杜
四大家
作者:查洪德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敏政  虞集  诗坛 
描述:论"。在明人的文献中,经常见到"时称虞杨范揭"之类的说法。所谓"时称"之时,自然是四人生活之当时,也即元中期
王安石的咏竹
作者:陈守常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竹  王安石  竹文化  竹林 
描述:古往今来,咏竹是祖国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是诗歌的源泉,许多著名诗人均热爱竹林,承受竹林的恩泽,写下丰富多彩的咏竹,流传我国诗坛。
文中的雪和花
作者:田渝生  来源:课外语文(初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愈  唐朝  范成大  南北朝  冬去春来  宋代诗人  水花  古代诗人  王安石  去雪 
描述: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这是南北朝诗人范云《别》中的诗句,其中,诗人用雪去和花来的变化,来表示冬去春来的季节更迭。在古代诗人的诗作中,雪和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诗人张元在诗作《雪》中写道:战罢玉龙
古人“弄潮”
作者:曾庆鸿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弄潮  中国古代  水上运动  浙江潮  王应麟  少年  汉代  北宋  唐宋  泅渡 
描述:弄潮,中国古代水上运动,即逆海潮泅渡。起源于春秋时,初盛于山东,汉代以后盛于浙江、江苏等地,唐宋为鼎盛时期。北宋·苏辙《竞渡》曰:不老不知招屈恨,少年争作弄潮游。又称弄涛。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
趣话酒色财气
作者:张雨  来源:老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文学史  幽默诙谐  大学士  宋神宗  王安石  禅师  宋朝  哲理  无穷 
描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酒色财气。这些幽默诙谐,富含哲理,读来妙趣横生,兴味无穷。宋朝时,大学士苏东坡经常和好友佛印禅师谈论诗文。有一次,说起酒、色、财、气这个话题时,两人的意
情理之中有妙
作者:章胜亮  来源:中学生天地(C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理  我国古代  魏晋玄学  艺术形象  新气象  玄言  王安石  生活情趣  黄庭坚  理学家 
描述:因的《下山》就是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