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刘绍棠在我梦中
作者:王予民  来源:河南教育(高校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集  刘绍棠  报纸  老师  创作  少年  作家  游国恩  小学  北京 
描述:绍棠兄,你到哪里去了?几次梦见你,好像还是1987年初次相见的样子:体格魁梧,性情豁达,快语诙言,谈笑风生。对你,我真是慕名太久,相见太晚呀!上世纪50年代初,你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时,就发表了成名作《青枝绿叶》。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不久,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姓崔,才从师
鹤凌长空 名遐绩永——纪念石凌鹤同志诞辰100周年
作者:刘云 西林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省  采茶戏  新中国  汤显祖  创作  戏剧家  文艺事业  诞辰  话剧  纪念 
描述:石凌鹤(1906—1995年),原名石联学,笔名凌鹤。我国著名戏剧家、电影评论家、诗人、作家,新中国成立后江西新文艺事业的拓荒者、奠基人之一。今年6月20日,是石凌鹤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让我们共同缅怀他,共同记住他不朽的名字。
集句为联
作者:钟叔河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启超  王安石  宋词  上联  创作  诗词  原作  李白  王勃  江西 
描述:最近见到一副梁启超的集句联:"一晌销凝,帘外晓莺残月;无限清丽,雨余芳草斜阳。"上联旁注:"高竹屋《庆宫春》、温飞卿《更漏子》,"下联旁注:"周清真《花犯》、秦少游《画堂春》";上联的两句和下联的两句,便是分别从这四首宋词中"集"出来的。
漫话焚稿
作者:赵存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稿  果戈理  肖洛霍夫  曹操  创作  黛玉  蒲松龄  烧毁  周亮工  书稿 
描述:漫话焚稿
诗谜之中趣味多
作者:乙常青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谜  唐代诗人  趣味  港台地区  第二人称  王安石  异体字  白雪  词家  创作 
描述:历代不少有成就的诗人词家,也参与诗谜的创作,下面这首诗谜,据说是宋代王安石写的: “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雪肤。走入帐中寻不见,任他风水满江湖。”诗谜是四位诗人的名字:第一句的表面意思是佳人“假
以古文为四六:欧阳修对宋四六的开创之功
作者:施懿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六文  古文  文化研究  宋四六  宋代  革新  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  校勘  创作 
描述:常常避而不谈。事实上,欧阳修对宋
明代的翻案剧及其创作动因初探
作者:王良成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案剧  创作动因  《焚香记》  《紫钗记》 
描述:明代翻案剧的产生,既有历史的承传性,也与当时的时代思潮有关。此外,为了迎合观众,在作品题材上的求新求异、为当时的言情大潮推波助澜等,都是剧作家不容忽视的创作动因之一。
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场面布局艺术
作者:刘文辉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晚明剧坛
汤显祖《紫钗记》创作的“至情”审美
作者:韩丽霞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紫钗记》  霍小玉  霍小玉  至情  至情 
描述:多才至诚的君子,了却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紫钗记》别于唐人传奇故事原本,亦别于汤显祖自己早年本于传奇的剧作《紫箫记》,人物性格的全新大改造,改悲剧而为大团圆,盖汤氏“尚情”以至褒扬“至情”戏剧观之必然。惟其如是,方成其“临川四梦”格局。
论《诗薮》对古诗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的确立
作者:孙琴安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诗体  创作原则  审美标准 
描述:明代胡应麟的《诗薮》是中国一部经典性的诗论专著。本文对其确立的各种诗体的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认为清代的有些诗论主张和审美观念,都曾从中吸取过有益的养料。文中并对胡应麟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