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
作者:李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主腔  变化形态  青春版 
描述: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论文
曲谱的《牡丹亭
作者:赵天为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曲谱  曲谱  改编  改编 
描述:本来的面貌参与竞争,并焕发出新的光彩,曲谱的支撑作用不容忽视。
《聊斋志异》的“痴汉”类型与特点
作者:李占稳  来源: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孙子楚  异史氏曰  特点  牡丹亭  离魂  阿宝  态度  作者 
描述:痴,本是指人的一种精神病态,愚蠢呆头呆脑为痴。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却取用了痴的迷恋执着深情专一之意而且对这种痴是持肯定赞扬的态度的。他在《聊斋》塑造了一批痴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各具
关于《牡丹亭》的青春问题
作者:白先勇 李文儒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演出  传统艺术  观众  白先勇  文化现象  演员  非物质遗产  梅兰芳 
描述:演出结束后,您上台向全体致辞,我感觉您那时是非常欣慰,非常兴奋的。您说《牡丹亭》到北京
在“梦”与“魂”之间——《倩女离魂》和《牡丹亭》比较研究
作者:欧俊勇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  元杂剧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  郑光祖  郑光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出现的梦意象是魂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联想在古诗词教学的运用
作者:符健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联想  《西厢记》  《红楼梦》  连锁反应  语文教师  牡丹亭  水流 
描述:锁反应须具备一定的诗词储备和丰富的联想才能实现。在现实教学,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词储备,语文教师就可利用联想丰富古诗词教学。[第一段]
徽州 在婉约的书香迷失
作者:sky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州  建筑  杜丽娘  牡丹亭  黄梅戏  宋词  宏村  行走  老人  明清时期 
描述:那种恍惚从宋词飘散出来的清丽婉转,那些氲氤在黑白分明的建筑和月塘波影里的古意,正是徽州独有的韵味。
王安石《赠外孙》赏析
作者:曹津源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外孙  健康成长  启示意义  成才  作者  博览群书  重要作用  七言  诗歌 
描述:重要作用,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崑劇《牡丹亭》之舞台美術研究──以1980年以後演出為主要
作者:陳怡如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崑劇  牡丹亭  舞台美術  表演 
描述:有所貢獻。本論文從1980年以後較重要的《牡丹亭》演出,選擇十個版本為對象,根據錄影、訪談、圖片、評論與文獻,從舞台樣式、燈光設計與人物造型三方面切入,進行說明與討論,並加以比較分析。根據研究的成果可知
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启示
作者:黄天骥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观  审美观  承传  承传  超越  超越 
描述:要求表现唱、做、念、打诸般伎艺的特性,保持了戏曲表演写意性的审美特征,又吸收了当代舞台艺术,让场面和某些程式具有当代性,适合青年观众的口味。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经验说明,戏曲表演,既要继承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