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33)
报纸(541)
图书(68)
学位论文(23)
会议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70)
地方文献 (318)
红色文化 (105)
地方风物 (39)
宗教集要 (21)
才乡教育 (16)
非遗保护 (10)
按年份分组
2014(294)
2013(77)
2012(115)
2005(35)
1997(34)
1995(40)
1994(29)
1983(34)
1982(29)
1980(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6)
近代史研究(15)
羊城晚报(13)
上海人大月刊(2)
写作(2)
台声(1)
课堂内外(高中版)(1)
教师博览(1)
普宁党史资料(1)
战地(1)
浅析《紫钗》的思想价值及其意义
作者:尧振光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  紫钗  思想价值  思想价值  意义  意义 
描述:《紫钗》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情节多取自于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文章试通过对比《紫钗》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继承与改造,对从中反映出的作者之思想倾向与创作意义作一些粗略的窥测。
《娇红》研究二题
作者:丁烨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娇红  通俗类书  《西厢记》  《牡丹亭》 
描述:本文将七种明代通俗类书中的《娇红》小说分成三个 系统,并梳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娇红》的“反封建”说提出了自 己的看法,并将孟称舜的《娇红》与《西厢记》、《牡丹亭》作了比较。
爱与梦的家园——新编赣剧《牡丹亭》
作者:海闻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新编  家园  兄弟姐妹  杜丽娘  扮演 
描述:是一票难求,师大‘梦剧场’的1000多个位子座无虚席,连过道都被挤得满满的。”童薇薇兴奋地说,“赣剧是
《墨池》中设问句的理解
作者:梁晋筑  来源:初中生辅导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墨池  道德修养  王羲之  代表作  刻苦学习  也是如此  曾巩  勤学  疑问  语气 
描述:《墨池》中设问句的理解
方仲永成名(故事新编)
作者:陈雄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外合资  故事新编  应试教育  学校  家具厂  王安石  班主任  火车  木匠  城市 
描述:暗叫好,心想这小孩真好哄,一本破书就搞定了。他爸打了多年的工,依然很
汉至清代《考工》研究和注释史述论稿
作者:张言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工  《周礼》  注释 
描述:的最早的科学技术和工艺美术的原始文献,给予高度评价。科技史、工艺美术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学者,以及文物考古专家常常引用《考工》的记载作为其研究课题的必要文献凭证。《考工》的文本晦涩艰深,庶称难读
技为农民所用:―――余姚市农机局总工程师黄鹤年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冯军 近日,余姚市低塘街道一台洋马联合收割机出了故障,几经修理,一直未能解决。农机站长要求总工程师黄鹤年出马“会诊”,他二话没说就赶到那里,一干就是数小时,直至下半夜才修好。黄鹤年,这位深受当地农民称道的共产党员,多年来一直坚持努力为农民服务。 一次,黄鹤年在一种粮大户家维修收割机,趴在
殚精竭虑 一专于书——聊城杨氏海源阁
作者:宋红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源阁  聊城  铁琴铜剑楼  《后汉书》  《三国志》  《毛诗》  《礼记》  《仪礼》  《周礼》  《史记》  郑注  藏书楼  杨绍和  孤本  书目  版本  珍本  底本  传闻  报刊 
描述:殚精竭虑 一专于书——聊城杨氏海源阁
江水精神——共产党员、石油地质科学家曾鼎乾
作者:王铁  来源:中国石油企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油地质  科学家  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生产力  工作业绩  精神境界  海洋生物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高尚情操  社会主义  先进性  创始人  油气藏  代表者  集中 
描述:他用自己一生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应麟
作者:央视国  来源:健康生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中医医院  王应麟  主任医师  儿科名家  经验总结  王鹏飞  中医大夫  女主人  疑难杂症  清热解毒 
描述:借"麒麟送子"之意,给这个男孩取名王应麟。十几年过去了,男孩长成了英气勃发的青年。然而,当填报大学志愿时,他却与父亲发生了分歧。他的父亲是当时名噪京城、人称"小儿王"的名医王鹏飞。对于一名中医大夫来说,自己从医多年的经验总结是一方面,而名师的传授或者祖上的家传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俗话:将门无犬子。现为您介绍的这位专家就是四代中医儿科名家之后--王应麟。 一九三九年的一天,在北京西单石虎胡同一个王姓人家的院子里,女主人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孩,全家人在喜悦之余,借"麒麟送子"之意,给这个男孩取名王应麟。十几年过去了,男孩长成了英气勃发的青年。然而,当填报大学志愿时,他却与父亲发生了分歧。他的父亲是当时名噪京城、人称"小儿王"的名医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