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召唤、阅读差异与文本对话─三妇评点《牡丹亭》
-
作者:高祯临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曲 戏曲 评点 评点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
描述:程裡,如何形成一種屬於讀者之間的閱讀召喚意義,以及評點文字中因為讀者個性、批評起點以及閱讀興趣所形成的批評差異。藉由文字發聲的閱讀主體,使得這些批評詮釋建立起多樣的互動關係,並因此實現了一場超越時空隔閡與生命侷限的「文本間的對話」。這個共討論的過程將織構並拼貼出一幅關於女性戲曲文本閱讀的共同視野,但同時在這些書寫脈絡中,每一位婦女讀者無可取代的獨特性與差異性亦應獲得理解。
-
地铁2号线里看见了杜丽娘不是穿越,是有人在唱《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昨天上午9点,地铁新街口站大转盘处围满了人,透过人群可以听到阵阵美妙的乐音。原来,在昆曲申遗10周年之际,具有600年历史的昆剧名段昨天在地铁里上演,唐明皇、杨贵妃、李香君和杜丽娘这些昆曲里的经典
-
两代“杜丽娘”将同台飚戏昆剧《牡丹亭》下月亮相深圳
-
作者:于雪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花奖”得主张志红将来深出演《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资料图片)
浙昆版《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将由当家小生李公律饰演。 (资料图片)
“文华奖”得主杨崑也将在
-
论明传奇「画中人」的情节结构:以《牡丹亭》、《梦花酣》、《
-
作者:陈家莹 来源:辅大中研所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奇 戏曲 牡丹亭 梦花酣 画中人 情节结构
-
描述:画中人」本事,并以画像的绘制、收存及重现为主轴,分析三部传奇之情节结构。
-
精神分析学视域下的杜丽娘之死
-
作者:杨明贵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死亡叙事 精神分析 文化反思
-
描述:情而死的描写,剧作者以极大的道德勇气赋予了男女之间的原始生命冲动以灿烂、圣洁的色彩,使历代读者在情欲的奔放中感受到了源自生命本源处的美丽和庄严。
-
从爱情发生模式看杜丽娘之死的文化意蕴
-
作者:杨明贵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爱情发生模式 死亡叙事 精神分析
-
描述:符号。在中国文化史上,这种普遍的人性欲望通过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这位娇弱的舞台女性形象,第一次冲决了道德和习俗的禁忌,以空前显豁和明朗的情态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
《牡丹亭》艳曲惊芳心:从黛玉欣赏《牡丹亭》谈人物性格与戏曲
-
作者:于颖华 来源: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戏曲 戏曲 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
-
描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是独占鳌头的。曹雪芹大胆地抛弃了俗套小说公式化、概念化的传统写法,跃向了更高的艺术境域,调动种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性格,戏曲仅其中之一。而林黛玉欣赏
-
戏曲《牡丹亭》中体现的文化内涵
-
作者:廖抱一 来源:运动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虚实相生 情至 圆梦 尚空
-
描述:层次。而此四大层次,又源於中国哲学美学发展脉络中,所具有的儒家「情」与「性」、道家「虚实相生」、佛家「尚空」等思惟观点。
-
探讨古典剧论应用于当代
-
作者:安葵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国维 戏曲创作 古典 中国戏曲 当代 汤显祖 戏剧理论 探讨 戏剧观念 论述
-
描述:—"意趣神色"的意义解析》一文的作者在考察了各种解释之后说:"意、趣、神
-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牡丹亭》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作者:邹红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昆曲艺术 白先勇 白先勇 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 中国古典戏曲 中国古典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 现代意味 现代意味 演出形式 演出形式 现代舞
-
描述:自上世纪初以来,中国传统戏曲如何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时代并葆有其艺术生命力,始终是国人在不断思考、一直尝试的历史性课题。百年时光的流逝并未削弱人们对此问题的兴趣,而无法回避且日甚一日的文化撞击更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