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古代书院及教学特色简介
-
作者:张连军 来源: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书院 书院教学 教学特色 陆九渊 吕祖谦 白鹿洞书院 王守仁 自由讨论 自学为主 鹅湖之会
-
描述: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书院的设置梗概及书院在教学方面的主要特色,以便我们批判地继承书院教学中的有益的东西,做到古为今用
-
浅谈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课堂导语
-
作者:陆力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文学 课堂导语 《红楼梦》 《西厢记》 《西游记》 《儒林外史》 《金瓶梅》 汤显祖 《三国演义》 导入新课
-
描述:学生听讲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新的探索.对此.笔者曾作过一些尝试,也有些体会.
-
师专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能力培养初探
-
作者:刘长江 来源: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内容 师专学生 培养学生能力 创造性思维 武则天 课堂讨论 教学中 王安石变法
-
描述:备较为丰富的历史基础知识,善于独立思考,社会信息广泛,不满于教材中提供的现成结论,喜欢多向或逆向思维,具有相当的抽象思维能力。据此,几年来,笔者在教学中除认真抓好双基训练外,着重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谈迁移规律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
作者:常一民 来源:黑龙江教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迁移规律 小学历史 垂直迁移 小学语文 水平迁移 负迁移 王安石变法 正迁移 西安事变 蒋介石
-
描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谈迁移规律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哈尔滨市教育学院常一民所谓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迁移的影响表现在学习的各个方面。例如:已有知识对新知识
-
应是“沸沸扬扬”
-
作者:赵笑康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一队 用词不当 体制转型
-
描述:第4版《八一队体制转型不能冒进》:“谈到前几天在此间闹得纷纷扬扬的郝海东转会未成一事……”句中“纷纷扬扬”用词不当,应是“沸
-
散文应是……
-
作者:周熠 来源:散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 生命激情 雷电 本真 古流 流向 开花 界定 美学 投射
-
描述:欢离合投射其中,或隐或现,或浓或淡。换言之,在散文的古老而现代的河流里,无不折射倒映出人生、社会、自然、美学、哲学……大千世界、百
-
编辑应是读书人
-
作者:王建辉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辑出版部门 读书人 编辑工作 三重境界 进行时态 传教士 《唐诗小札》 服务能力 三十年代 高级知识
-
描述:文章中说到几个人给他的印象,“还有韩中民和吴道弘都是勤奋好学,爱书成癖的年轻人”。 爱书是一种情感。编辑作为一种职业,与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要受到书的熏陶,书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是别样东西不能替代的。要有一种爱书的情感,先得是一个爱书人。天生一片爱书之心,这是编辑作为读书人的第一重境界。 爱书人或者爱书家做为一个词的提出,专利属于叶灵凤,见之于他的《读书随笔》。陈原则多次谈到,编辑出版人尤其是出版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书迷。邓蜀生用书生这个词。我读过一篇他的文章,说到最重要的是,我们人民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从来都是由学有专长的高级知识分子担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书生”。书生一般说来是读书、知书、爱书的人,故而常要求他手下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读书、知书、爱书的素质。邓的话说得让人向往。眼前的例子还有一个。姜椿芳...
-
广播新闻应是"浓缩铀"
-
作者:崔正来 来源:中国广播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广播节目 新闻
-
描述:广播新闻应是"浓缩铀"
-
督查效应是怎样形成的
-
作者:暂无 来源:办公室业务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督查工作 果业开发 领导干部 减轻农民负担 督促检查 沿线生产力布局 农民负担反弹 工作部署 1995年 工作落实
-
描述:的作用。 ——督查能够促落实。 1995年,地委、行署把果业开发作为京九铁路沿线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提出了全年完成新增果园20万亩、今后五年内新增果园150万亩的目标。为此,年内地委对果业开发进行了三次大督查,连续发出督查通报5次,真正做到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已经落实的查效
-
应是“延伸”不是“沿伸”
-
作者:顾秀华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岸线变迁 《新民晚报》 见证
-
描述:《新民晚报》1995年11月15日第11版《浦东第一树》中有一段话:“它是浦东海岸线变迁的见证,它看着浦东逐渐变大,海岸线向远处沿伸。”这里的“沿伸”似应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