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0)
报纸(55)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110)
历史名人 (103)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2(19)
2010(14)
2007(6)
2006(10)
1999(7)
1997(7)
1995(5)
1992(4)
1987(7)
1982(4)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16)
艺海(4)
戏文(3)
大江周刊(焦点)(2)
其它(2)
党建文汇(下半月)(1)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1)
秘书之友(1)
民主(1)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传统昆剧的“神品”和观众的层次-为“曲高和寡”进一解
作者:胡忌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昆剧  艺术精品  戏剧作品  观众  古典艺术  万历年间  评论  《牡丹亭》  演员 
描述:(一)小引 我国古典艺术中的书、画,往往标举某些难以企及的艺术精品为“神品”,而为后代行家所公认。古典戏剧作品中称之为“神品”的,大家熟知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吕天成的《曲品》。《曲品》著录“旧传奇”多种,但品题为“神品”的,仅有《琵琶记》和《拜月亭》两种。其于《琵琶记》下有一段评论:
奸商王相臣来信承认错误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5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奸商王相臣来信承认错误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受旧社会毒害很深的商人,解放以来我也没有好好学习。我唯利是图,对其他事一概不问。二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第二版登载的 “傅广庆勾结一伙奸商订假合同大量骗款
杨力宇先生来信摘登
作者:杨力宇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力  两岸关系  参考价值  张铭清  月刊 
描述:《两岸关系》月刊社张铭清社长:最近读到《两岸关系》月刊,发现颇多参考价值,故拟请定期航邮寄赠一份。
吴炳威校友的来信
作者:暂无 来源:文楼乡音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吴炳威校友的来信
旅美吴炳让校友的来信
作者:暂无 来源:文楼乡音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旅美吴炳让校友的来信
吴宏济校友来信
作者:暂无 来源:文楼乡音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吴宏济校友来信
致《〈莺莺传〉新解》作者
作者:王起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莺莺  学文  新解  男女平等  现代女性  晏殊词  作者  评价  现代人  来信 
描述:禹学文、吕有宽同志的《<莺莺传>新解》在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后,我们陆续收到了一些来信、来稿。这些信、稿就如何评价《莺莺传》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篇幅所限,现予以摘选刊登。
观众称它可以超越《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翁国生执导新版《玉簪记》亮相香港艺术节 有观众称它可以超越《牡丹亭》 时报记者 张玫 时报讯 一年一度的香港艺术盛事——第38届香港艺术节自2月25日正式开锣以来,就受到了香港观众的热烈
欧洲观众与《牡丹亭》“心有灵犀”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伦敦的观众对昆曲的了解与我们曾去过的一些国家的城市相比,基础不是很好,但青春版《牡丹亭》在伦敦的演出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是目前为止最受英国主流媒体关注、且得到好评的剧目。”6月18日,刚刚从伦敦
董绪忠来信向家乡致谢报喜
作者:暂无 来源:寿光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 12月10日,第35期寿光骄子、“泰山五老”、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艺术鉴定委员会艺术家学部委员、理事董绪忠给本报来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件。以下是来信全文:寿光日报: 首先感谢家乡父老和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