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45)
报纸(74)
学位论文(18)
会议论文(5)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88)
红色文化 (20)
地方文献 (17)
宗教集要 (14)
非遗保护 (3)
地方风物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70)
2013(57)
2012(87)
2011(93)
2010(62)
2008(52)
2007(60)
2002(28)
1992(10)
按来源分组
语文天地(8)
中学语文(8)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2)
短篇小说(原创版)(1)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1)
阅读与鉴赏(1)
芒种(1)
江苏政协(1)
高考金刊(1)
做人与处世(1)
试论苏轼词的时空意境
作者:庄艳梅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空意境  苏轼  风流人物  时空距离  空间  王安石  翰林学士  苏词  人生  宋仁宗 
描述:一、苏轼其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
苏轼与[政敌]王安石
作者:朱晖  来源:知识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苏轼  苏轼  欧阳修  欧阳修  进士  进士  知音  知音  政见  政见     
描述:若不是因为政见不同.苏轼与王安石绝对能成为知音挚友。他们皆才华出众.年少得志.王安石22岁考中进士.初入仕途时.好诗佳文已经传遍朝野。苏轼自幼博览群书.21岁考中进士.深受欧阳修等老前辈的赏识
苏轼改诗
作者:何秀珍  来源:课外生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菊花  园林  落黄  西风  花瓣  朋友  饮酒  后花园 
描述: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为<咏菊>的诗,前两句是这样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夜的风吹落了菊花,好像满地是金子似的.
苏轼:北宋文学的制高点
作者:聂作平  来源: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文学  苏轼  唐宋八大家  文学家  书画家  王安石  眉山  杭州 
描述:”。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的士大夫特质
作者:孫民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文化研究  王安石  北宋  文集  神宗  利民  宋代  君主  苏轼 
描述:"士大夫"这一階层,古已有之,但真正成熟,恐怕始于北宋。这一成熟,不仅表现在北宋士大夫已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先天下之尤而尤,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而且还表现在他们与君共治天下的行动上,如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的"熙宁变法"。在范、王二相的影响下,士大夫们
发挥余热 奉献人生:记二六一大队原总工程师李芳
作者:宜渡  来源:核地知与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总工程师  余热  人生  地质工作  工作区  技术员  相山  年代 
描述:20世纪60年代初,李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二六一大队,来到了工作区相山。几十年过去了.他从一名年轻的技术员成长为工区地质组长、大队副总工程师、大队总工程师。1998年。李老退休了,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相山的铀矿地质工作.那里对他来说太熟悉不过了。
"以婚代职"不应是女大学生的人生出路
作者:杨红兵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华南师范大学  人生  问卷调查  暨南大学  就业压力  心态影响  婚恋观 
描述: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学风就女大学生婚恋观等问题,通问卷调查了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广州主要高校的1700名学生.
“以婚代职”不应是女大学生的人生出路
作者:杨红兵  来源:教书育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婚恋观  华南师范大学  问卷调查  人生  就业压力  暨南大学  王学  物欲化  征婚广告 
描述: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学风就女大学生婚恋观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广州主要高校的1700名学生。调查显示,由于近几年就业压力骤增,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更为现实,不少人受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态影响,临近毕业时没有努力去谋职,而是选择去征婚。而这部分
为学为教“儒之大者”:北京科技大学杨炳儒教授的人生之“道”
作者:曹雪琴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科技大学  人生  儒教  知识发现  教学科研  工程学院  认知机理  先行者 
描述:在我的人生中,首先是教师身份,其次是教学科研并重,初见北京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资深教授杨炳儒时,他如此开场。尽管他是国内知识发现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尽管他曾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基于内在认知机理的知识发现
试论苏轼的仁政爱民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张慧敏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轼  爱民  仁政  实践  王安石  变法 
描述:理念,以爱民、重民、护民为使命,将为民谋福祉作为其施政的出发点。苏轼全面分析北宋的社会局势,提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革除旧弊”的改革主张,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臣、民相亲的和谐社会。然而苏轼仁政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