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45)
报纸(74)
学位论文(18)
会议论文(5)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88)
红色文化 (20)
地方文献 (17)
宗教集要 (14)
非遗保护 (3)
地方风物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70)
2013(57)
2012(87)
2011(93)
2010(62)
2009(70)
2008(52)
2007(60)
2002(28)
1992(10)
按来源分组
语文天地(8)
中学语文(8)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2)
短篇小说(原创版)(1)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1)
阅读与鉴赏(1)
芒种(1)
江苏政协(1)
高考金刊(1)
做人与处世(1)
意蕴深沉 哲思横生——苏轼《赤壁赋》导读
作者:郭坚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赤壁  宋神宗  作者  王安石  消极思想  人生  月亮  物我  黄州 
描述:《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一篇著名文赋。作者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了与《后赤壁赋》相区别,后人便在《赤壁赋》前冠一"前"字,因此《赤壁赋
苏轼诗词中的咏月艺术
作者:邱红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中秋诗  中秋月  诗词  宋神宗  熙宁  人生  词作  王安石  密州 
描述:提起苏轼的中秋诗词,大家最易记起的是那首向来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四十一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意蕴探微
作者:王峰  来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怀古  苏轼  周瑜  英雄人物  王安石  东坡词  高中语文  眉山苏氏  人生  思想蕴含 
描述:,在艺术上已有定评,并有佳话留传后世,虽有微词,亦不过是一己之见,并不能有损这首词的光辉和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对此,本文不再赘述,只想就其思想蕴含作些探讨。
吟咏英豪业绩 悲叹苦短人生——读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杨毅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怀古  苏东坡  人生  苏轼  风流人物  业绩  赤壁之战  长时间  王安石  变法派 
描述: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做过几任高官,但为期都很短暂。在政治上,他属保守派,为王安石等变法派所不喜,因而长时间贬居外地。
我的文学人生
作者:张树清  来源:北京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爱好者  人生  刘绍棠  半文盲 
描述:城里的贫民、乡村的农户、大烟鬼、无家可归者、叫花子、盲人、孤独老人,他们蓬头垢面、破衣烂衫,为了一碗棒子粥呻吟相会。
多样的书风 坎坷的人生——试谈苏轼书法风格的演变与人生境遇
作者:蒋高军  来源: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书法风格  书法作品  人生经历  王安石  演变  尚意书风  坎坷  艺术天才  苏东坡 
描述: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全才和艺术天才,诗词、书法、绘画、文章无不擅长。其在书法上,是尚意书风的急先锋,用书法诠释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把书与人的情绪高度统一,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貌,并与整个时代
苏轼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中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不同意见  王安石  司马光  制科  入仕 
描述:苏轼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调歌头  思念之情  王安石  政治  时值 
描述:这首词作于1076年,当时作者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密州。此时的苏轼四十一岁,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政治上的失意两相交织,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吴中田妇叹(和贾收韵)
作者:苏轼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中  王安石变法  河伯  粳稻  老百姓  诗歌  赋税  纳税  羌族  西北 
描述: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苏轼
作者:李泮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苏轼  神宗  翰林学士  徐州城  文字狱  惠州  大旱  弊政 
描述:过去人们往往通过分析、评价苏轼的诗词文章来称颂苏轼;本文则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苏轼:1、为官清正,为民办好事;2、几遭贬谪但一生忠君忧国爱民;3、在逆境中还同民共甘苦。这是苏轼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