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青春"的形式演绎经典:浅评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李玢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 "青春" 昆曲 昆曲 经典 经典
-
描述:由白先勇先生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以新颖的姿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青春版<牡丹亭>在改编后所独具的一些特点,阐明昆曲艺术的文化价值及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
-
抓住机遇 创新形式 拓宽领域 提升层次 共享资源 促进滇粤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滇粤两省党政领导提出,抓住“十二五”规划实施给珠三角地区和云南桥头堡建设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创新合作形式
-
以缓释肥形式回收污泥溶解液中PO3-4-p的研究
-
作者:王涌 邱慧琴 丁国际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污泥溶解液 PO3 4 P回收 鸟粪石 缓释肥 盆栽实验
-
描述:其与普通化肥的肥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PO3-4-P质量分数为50 mg/L的污泥上清液,形成MAP的最优化条件为:pH 9.5、Mg:N:P(摩尔比)=1.8:4.0:1.0、反应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的PO3-4 -P回收率达到93.0%;在最优化条件下合成的MAP的主要成分即为MgNH4PO4·6H2O,合成的MAP与纯MAP的N、P、Mg含量较为接近,且实验所得MAP中重金属的含量相对较低,将其用作肥料是安全的;青菜盆栽实验表明,实验所得MAP施用于土壤能够大幅度促进青菜的生长,并且效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N、P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所得MAP的肥效比尿素、过磷酸钙等普通肥料的肥效更好.
-
精短篇章的形式之美:蔡楠小小说印象
-
作者:杨晓敏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小说 白洋淀 作品 写作者 新时期 小说作家 公众认可度 短篇小说 小说写作 艺术生命力
-
描述:毫无疑问,成名的小小说作家是靠好作品来诠释自己的艺术生命力的。一个缺乏创作高度的写作者,是不可能在文学史上或公众认可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的。近30年来,尽管有成千上万的人每年写出数以万计的小小说篇什,催生了当
-
反串盛宴 笑迎新年
-
作者:祖忠人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演出 柳梦梅 武生 昆曲 林冲 新年 舞台 陌生化 杜丽娘
-
描述:12月31日,上海天蟾逸夫舞台的观众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2011年的新年钟声。一场久违的"重量级"昆曲大反串令人大开眼界。最具"笑点"的是黎安和谷好好合作的《牡丹亭·惊梦》。杜丽娘比柳梦梅还高出一头
-
昆曲摭憶(23) 可怜小春香 生生【一江风】
-
作者:朱锦华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杜丽娘 花旦 牡丹亭 无意识 舞台 老师 越剧 角色 表演艺术
-
描述:角,如《浣纱记·寄子》中的伍子。有时我们称舞台上的小男孩为娃娃生,通常就由作旦扮
-
优孟衣冠启后人:谈戏曲艺术的人物美
-
作者:凌宁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异彩纷呈 牡丹亭 衣冠 舞台 艺术反映 杜丽娘 艺术方式
-
描述:有道是"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梨园这两句警语说明:舞台上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映生活的艺术方式,是凭借优孟衣冠塑造林林总总
-
昆曲小剧场的探索 观《我的浣纱记:伯龙夜品》有感
-
作者:孙书磊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 昆曲艺术 临川四梦 汤显祖 演出形式 江苏省 舞台 范蠡 戏剧梅花奖 探索
-
描述:小剧场戏。2008年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临川四梦·汤显祖》已肇其端倪,而2010年国庆期间该院创作演出的《我的浣纱记——伯龙夜品》,又为昆曲小剧场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以许渊冲英译《牡丹亭》
-
作者:吴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翻译 戏剧翻译 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 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 翻译模式 翻译模式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译界对戏剧翻译所做过的研究为数不多,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研究更是少之甚少。本文尝试着从诺德的功能论角度探讨以舞台表演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希望能为戏剧翻译研究现状
-
青春版牡丹亭》将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
-
作者:暂无 来源:贵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万一)12月8日至10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将三度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迎来第200场纪念演出。主演仍旧是观众熟知的沈丰英、俞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