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16)
报纸(35)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0)
地方文献 (15)
才乡教育 (4)
地方风物 (3)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6)
2013(10)
2012(19)
2010(8)
2004(4)
2003(9)
1998(9)
1997(6)
1996(11)
1982(2)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5)
抚州师专学报(4)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版)(1)
阴山学刊(1)
青海日报(1)
镇江日报(1)
新读写(1)
中国韵文学刊(1)
优品(1)
美术研究(1)
蓦然回首禁与
作者:易炜翰  来源:检察风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花,在年味愈发淡漠的当下,还维系着一丝淡淡的情愫.情愫是“噼里啪啦”的炸响划破新年的凌晨,在睡意酣然时被迫聆听新年的脚步,更在辗转反侧中迎来新年的一缕曙光.
烟花的乐趣
作者:黄驿童  来源:创新作文(小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烟花  王安石  主持人  五彩缤纷  鞭炮  零点  新年  天空  电视  空中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
浅谈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思想及对《牡丹亭》创作的影响
作者:蔡菊平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自然  自然  《牡丹亭》  《牡丹亭》  原生态审美  原生态审美 
描述:汤显祖的诗歌,戏文和自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他的文艺思想存在生态审美的因子。本文即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考察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思想,并分析其对《牡丹亭》创作的表现。《牡丹亭》很好的体现了汤显祖的原生态审美。
汤显祖 囚犯回家过年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提起戏剧经典《牡丹亭》,很自然想起明朝戏曲家汤显祖。人们知道汤显祖在戏剧上成就很高,却鲜知他还从政,在浙江遂昌任知县五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汤显祖施政以诚感人,如“除夕遣囚归家”、“元宵囚观灯
北宋引黄淤的历史经验
作者:王质彬  来源:人民黄河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黄  王安石  兴修水利  北宋时期  熙宁  淤田  农业生产  黄河水  变法  历史经验 
描述: 北宋熙宁年间,力主改革弊政的王安石两次出任宰相之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运动。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是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十一月,王安石入朝辅政的头一年,就颁布了著名的“农田利害条约”(又
独创异彩——《牡丹亭》与《西厢记》的比较
作者:齐裕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西厢记  杜丽娘  汤显祖  作品  婚姻自主  封建礼教  崔莺莺  理想与现实  门第观念 
描述:牡丹亭》出现,这三百年间,虽然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不可胜数,其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在思想或艺术上也有过局部的发展和贡献。但是,没有重大的突破。从思想内容上说,大多还是重复《西厢记》的主题,反对封建“门第观念”,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从艺术上说,也难以超越《西厢记》的成就,多数作品还不免落入“公于落难,小姐养汉,状元一点,百事消散”的公式之中。汤显祖《牡丹亭》的出现,以其灿烂的
曾巩文学创作观念初探
作者:朱东根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文学创作观  自然  繁简详略  文材 
描述:后天的学习培养。作家应当增加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同时悉心揣摩创作技巧。
象山心学与老子思想之辨异
作者:吴兆军 杨国祥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老子  心学    自然 
描述:象山心学的核心是“心即理”,老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以“自然”作为参照,二者的哲学本质、形态、属性、功能和旨趣都迥然有异,总体而言,象山心学以儒家思想为宗,体现了浓厚的人本主义,老子思想为道家
禅和日本人的自然
作者:铃木大拙 张琳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富士山  日本曹洞宗  爱默生  日本文化  自然  自然观  东方人  超验主义哲学  宗教哲学  自然万物 
描述:禅和日本人的自然
陆九渊对自然知识的兴趣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陆九渊以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而被视为心学一派。事实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并非指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心中所思推知宇宙之理。据陆九渊年谱记载:陆九渊“三、四岁时,思天地何所穷际不得,至于不食”;“后十余岁,因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