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陆象山的理想人格论:[陆九渊]
作者:李听思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家  哲学家  生平事迹  生平事迹  中国  中国  人格  人格 
描述:陆象山的理想人格论:[陆九渊]
略论李觏的人格精神
作者:周世泉 若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人格  人格  精神向度  精神向度  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 
描述:忧天下,康国济民的精神。同时对李觏的人格精神的现实意义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作者:修淦川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  道德  人格  人格  中国  中国 
描述: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穿透历史迷雾的旷世知音——论陆游对王安石人格和诗艺的认同
作者:李强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  诗艺  尊敬 
描述:,另一方面也与他自身的人格和艺术追求有关。
论包恢的三种"自然"说
作者:陈良运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心学  美学  自然  主体  客体  文体 
描述:摒去人工匠气,臻至“天巧”境界。包恢的诗学以心学为根柢,在宋代程、朱理学家的诗论中别树一帜,是中国诗学批评史上颇有光彩的一家。
时间·人格·方法——黄希庭心理学科研与教学创新之路
作者:赵伶俐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希庭  时间心理学  人格  方法学 
描述:法上,建构心理学三级方法学,将模糊数学等多种方法引入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研究。他以坚实的科研为基础,在心理学课程建设和教材教法上有不少建树;在心理学科学普及与应用转化方面也成绩丰硕。在科研、教学及应用创新之路上,他坚韧地实现着自己“点燃心灵的真善美”的学术理想与人生价值。
儒道互补人格: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传记学分析
作者:涂阳军 郭永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儒道互补人格  比较心理传记学 
描述:因素影响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北宋画学的“自然”观念及其官方思想背景
作者:周博  来源:美术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  画学  宋徽宗  王安石  新学  《老子注》 
描述:中受到重视却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本文认为,首先画学就是在王安石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而当时的官方哲学——王安石的新学对于道家的重视与宋徽宗个人对于道家的推崇则构成了“自然”再次受到重视的理论背景
谭盾 可视可感的自然之声
作者:王天翔  来源:优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语言  音乐家  实验音乐  园林  昆曲  美国记者  心灵  自然  牡丹亭  实景 
描述:有所渴望的心灵听到了他们自己的心音源地。他找到了
吞山川之浩气 接生民之朴直——从苏轼的词作看苏轼人格的魅力
作者:张海红  来源: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作品  人格  词作  中国文化传统  人品文品  文学艺术  林语堂  王安石变法  鲜明个性  为人处世 
描述:苏轼一生命运多舛,从二十一岁步入宦海,便一直在政治漩涡中起伏,但无论是沉是浮,无论是朝廷高官还是带罪贬谪,他为人处世、做人的本性却从不曾改变。那得意时的淡然,失意时的泰然;那从政之直,为人之真,如松山风月,高超淡远,虽一生坎坷,但人品文品却永远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