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河”应是地名
作者:董秋成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的北岸叫做。"单单
古暨县治考
作者:刘振南  来源:中国地方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暨  《太平寰宇记》  《江阴县志》  《江阴市志》  江阴地区  地方志  考证  地理位置  县治 
描述: 晋代所置暨县治究竟位于何处?《沙洲县志》未作具体说明(张家港市前身为沙洲县)。新编《江阴市志》则直书为:“即今长寿莫城”,仅在地脚用小字注云:“旧志一说在杨舍”。近一年来,笔者围绕这个问题,查阅
“稚阴稚”浅说
作者:马献图  来源:陕西中医函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稚阴稚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药证直诀  诸病源侯论  肌肉  徐春甫  脏腑之气  张从正  千金方  儒门事亲 
描述: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明《育婴家秘》也说:“血气不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说:“小儿始生,肌肉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徐春甫《古今
明子的冥契主义
作者:陈复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阳明  经验  知行合一  宇宙本体  陆九渊  致良知  心学  龙场悟道  神秘主义  理性主义 
描述:秘经验的理性态度;并详论龙场悟道的细节,厘清阳明先生冥契本体的经历,与不同阶段的主张,尤其指出学者因为忽视冥契主义,因此对阳明先生主张的"知行合一"有误解。本文引各种证据指出:阳明先生直至五十岁后才悟得"致良知",这是冥契经验的突破,因此使得他与南宋心学家陆九渊先生讲的"心即理"产生歧异,本文借由厘清这层歧异,指出这本是往内探索逐渐深化的自然历程。本文同时指出"存天理,去人欲"并不是阳明先生的重要主张,而是他在尚未悟得"致良知"前,顺应宋明儒学常见的权宜说法。诠释心学不能忽略冥契主义的角度,否则认识悟道的内容就成为很困难的事情,本文希冀借由这种角度的探索,展示诠释心学可能做出的还原与引申。
明清四大名医调治阴虚证方药研究
作者:黄金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缪希雍  胡慎柔  吴澄  唐容川  阴虚证  方药  明清时期 
描述:明清四大名医调治阴虚证方药研究
杨泽民诊治胃病经验撷萃
作者:费建平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胃病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炎  呃逆  慢性结肠炎  肠功能紊乱  杨泽民 
描述:杨泽民老中医诊治胃病经验丰富,疗效卓著,所用补中理气苦泄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理气化痰降逆法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辛开苦泄法治疗食管炎、温中降逆法治疗呃逆重症、调肝温清兼施治疗慢性结肠炎及肠
刍议吴澄《不居集》理阴法
作者:李珊 卢玉  来源:现代中医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阴法  吴澄  不居集 
描述:历代医家治脾胃,多重而忽视阴,迄清代吴澄<不居集>倡言理阴法,用药力避寒凉,详述芳香甘平之法,自成一家之言,弥补东垣脾胃学说之未备,与叶天士"养胃阴"之说相得益彰.
桂枝人参汤应是温补心之剂
作者:谢炳国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  桂枝甘草汤  理中汤  温补    历代医家  解表  病机  和营卫 
描述:,非如其说,兹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伤寒论》全书运用桂枝的方大致有40首。其作用,有解肌和营卫、化气以利水、温阳疗心虚、温经除痹痛等。取桂枝解表作用的方有10余首,其桂枝用量最多不超过三两;而用干温阳、温经、平冲时的量均大于解表的量,如桂枝甘草汤、茯
明路盛妆迎开通(图)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法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明路盛妆迎开通(图)
明学与朱子学关系新探
作者:陈声柏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朱子学  明学  格物致知之旨  《传习录》  思想形成  “格物致知”  陆象山  宋明理学  龙场悟道 
描述:熹“格物致和”思想的比较,以企置其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