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描写中的荒寒境界
作者:张悦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境界  中国画  绘画艺术  文学作品  王安石  钱钟书  共同性  写作教学  场景描写 
描述:欣赏中国画中峭拔的雪山、苍劲的古木、闲游的孤舟之后,总有一种幽然的荒寒之意,直沁心脾。在我国古代,这种荒寒现象为不少画家所青睐,形成了绘画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王安石有诗云:“欲寄荒寒无善画,赖传
“二”的两重境界:执拗与放诞
作者:辽辽未央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境界  竹子  皇帝  大街  阮咸  精神  主人  世俗  神话故事 
描述:。其实,"二"也是可以"二"出境界
浅析读史的三层境界
作者:盖军燕  来源:山西政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王安石  贞观之治  唐玄宗  武则天  宋神宗  改革  张九龄  变法  人性 
描述:、事情、历史的细节,比编的小说更要精彩。《史记》里记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鸿门宴、项羽宁可自刎而不肯过乌江。其中的人物活灵活现。所
境界者自成高格──读《孟尝君传》
作者:张翎  来源:青海教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文心雕龙》  《陋室铭》  境界  高格  人生理想  《张中丞传后叙》  王安石  自成  情与气谐 
描述:境界者自成高格──读《孟尝君传》
古典诗歌清莹境界的文化基础
作者:马连芬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文化基础  中国文化  境界  合理化  “清”  道家  《诗薮》  胡应麟  原型意象 
描述:古典诗歌清莹境界的文化基础马连芬中国的诗歌,追求一种清莹的境界。如山光水色之清,“清泉吐翠流”(庾阐),“清泉石上流”(王维),“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李白《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素月分辉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引词之全文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王国维  晏殊  丝绸  栏杆  书信  燕子  帘幕  西风  窗户 
描述: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③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⑤,山长水阔知何处! ①槛:栏杆。②罗幕
三重境界
作者:忠江  来源:中国钓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学大师  灯火阑珊  王国维  辛弃疾  蝶恋花  晏殊  词作  柳永 
描述:处”,此乃第三境界也。
若是美的,新创意有何不可?
作者:张恩慧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创意  演出剧目  戏曲观众  昆曲  杜丽娘  跨界  尝试  艺术  柳梦梅 
描述:2011年,史依弘贴出程派名剧《锁麟囊》,让许多戏曲观众吃惊非小。演出之后,无论业内反响、观众评价、票房收入都取得成功,又让很多原本不看好《锁》剧者跌破眼镜。这都证明首次"跨界"演出并非是史依弘"苦苦寻烦恼"。2012年,大胆的史依弘再次尝
理论也应是美的
作者:孤猎  来源:美与时代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理论也应是美的
教师应是美的传播者
作者:傅立杰  来源:宁夏教育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过程  传播者  知识获得  学生  陶冶性情  体验  手段  素养  成长 
描述:教学的审美性,就是教师自觉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创造贯穿教学过程,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得知识获得能力,而且从中欣赏美、体验美、陶冶性情,提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