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
作者:暂无 来源:新湘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利共赢 云遮 飞来峰 王安石 新篇章 东亚国家 总理 讲话 开放 古诗
-
描述:2005年12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首届东亚峰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开放包容,实现互利共赢》的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有句古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坚信,只要我们站
-
及时为学 随事炼心:李瑞清的金石缘
-
作者:李玉萍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金文 书法 研究金 清末民初 为学 篆书 金石 古文字学 铭文
-
描述:清末民初,从考古、古文字学角度研究金文的人很多。这些人,主要研究其图形考释铭文及文字的音、形、义等,而对于丰富多彩的金文书法却涉猎者甚少。在此情形之下,李瑞清与金石产生了不解之缘——他对金文进行了深入地学习
-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变法
-
作者:李华瑞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免役法 免役法 反变法派 反变法派 士大夫 士大夫 宋神宗 宋神宗 熙宁 熙宁 东明县 东明县 司马光 司马光 云遮 云遮 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
-
描述:熙宁三年底至四年八月,免役法在开封府畿县试行。熙宁四年五月十四日,宰相王安石的府第门前突然人声鼎沸,约有一千多来自东明县的民众控告官府不依规定提高户等征收免役钱。
-
风筝断线不断情
-
作者:欧湘林 来源:民间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风筝 断线 牡丹亭 丫环 读书 将军 收养 宅院 琴棋书画 放风筝
-
描述:卖完了,只好买了架白纸风筝。回家后东亮要明杰给他在风筝上题字画画。这天正好是明杰父亲的“周年祭”,明杰略一思索提起笔来就写了一首诗: 未经春色过眉间,秋声频频到耳边。 人间何处埋忧地?题向风筝寄与天。 东亮带着书童万儿出去放风筝,正玩得兴起,风筝线突然断了!风筝飘飘悠悠,最后掉进了一户人家的院里。万儿一瞧,忙告诉东亮那是徐铮老将军的宅院。东亮一听,就要万儿去徐家把风筝讨回来。 却说这位徐老将军,两个月前奉朝廷之命奔赴边关担任防御指挥使去了。他娶了两个老婆,各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徐铮将自家宅院一分为二:正室住北院,偏房住南院。两院之间只留了个小门。正室生的大女儿爱娟相貌平平,不爱读书;偏房生的小女儿淑娟倒是个美人,聪明伶俐,琴棋书画件件皆能。 风筝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南院,淑娟正在窗前读书,眼见风筝落在窗前。
-
剪不断的女子情
-
作者:袁玉冰 刘元声 来源:中国收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子 《牡丹亭》 传奇剧本 杜丽娘 昆山腔 魏良辅 至情 女伶
-
描述:明清两朝是传奇蓬勃发展时期。自魏良辅改良昆山腔后,文人们竞相撰写传奇剧本,其中,《牡丹亭》似乎最为出众。杜丽娘的至情至性也涤荡着当时女子们的情魄。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待字闺中,读《牡丹亭》传奇
-
相山情
-
作者:杨健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来相山脚下工作一晃四个年头了,最近因工作调整离开了相山,虽然相距不远,但毕竟不能再与相山朝夕相伴,失落伤感像一片云雾,始终萦绕在心头难以驱散。
今天再来相山,伫立山头极目远望,高楼林立,群山环绕,东湖、南湖在夕阳的照射下泛着粼粼波光,我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啊,相山真美,她美在我心里!相山不高,低
-
情系一线谋发展
-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柯晶贞
雨后青山翠,金桂赠秋香。11月3日,县委书记李浩带着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深切关爱和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迫切之情,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邵全建和县农办、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高枧乡调研,为基层发展“把脉开方”。
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是高枧经济的生命力,事关我县经济的稳定和
-
王安石《字说》研究
-
作者:陈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字說 形義關係 音義關係
-
描述:然的。它最大的缺失在於以会意之法说解绝大部分汉字,特别是在汉字系统中占主导地位的形聲字;其次在释义中羼杂佛老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和政治思想,陷入了主观主义的泥沼,偏离了文字训诂的轨道
-
也说“吴溥新”
-
作者:暂无 来源:江海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柳向春
偶然看到贵报所刊张咏先生关于南通著名藏家思学斋主人吴庭香的大文《吴普心·吴溥新》,觉得很有意思,但其中又有不少误解,所以特意说明一下,以免误导众人。
张文引用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说
-
说“诗眼”
-
作者:何西来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王安石 孟浩然 论诗 中国古代 云梦泽 名句 鉴赏 诗话 唐人
-
描述:中国古代的诗话家论诗,是很讲究"眼"的,称为"诗眼"。有"眼"则活,无"眼"则死,因而评家重视,诗家更重视。诗眼有两指:一指句中之眼,一指篇中之眼。说的是诗句、诗篇中最为传神,最为灵妙,最让鉴赏者赏心悦目、拊髀称奇之处,因而也往往是诗人用力最勤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