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0)
报纸(4)
学位论文(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3)
地方文献 (6)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2(7)
2005(3)
2004(6)
2002(3)
1998(3)
1995(9)
1994(7)
1992(2)
199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
文史知识(2)
孔子研究(2)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
农村经济(1)
求是学刊(1)
教育评论(1)
学术论坛(1)
自然辩证法通讯(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洞庭湖是傩祭的源头
作者:胡健国  来源:艺海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洞庭湖  源头  傩祭  《周礼》  公元前  周武王  周王朝  统治 
描述: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建周。为了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制定了《周官经》,也就是后人称为的《周礼》。其夏官中有一个方相氏:
春风又绿江南岸
作者:张梦 张九玉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春风  保守派  宋神宗  泊船  宰相  钟山  江宁  北宋中期  统治 
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
作者:张尹炫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唐诗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梅尧臣  苏诗  《石林诗话》  苏武  苏舜钦  黄庭坚 
描述: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韩国]张尹炫宋诗的历史地位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唐诗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时代是四言体的时代,汉魏
石破天惊 鞭辟入里——胡应麟的小说功用论
作者:陈丽媛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胡应麟  古代小说  古代小说  地位  地位  社会功用  社会功用 
描述:替代的重要地位
试论汤显祖的散文理论与创作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散文理论  散文创作  地位  影响 
描述:张和创作实践,无疑是个性解放的时代思潮的反映,透露了晚明新文艺和小品文勃兴的曦微之光。
宋代壮族土官统治地区的社会结构
作者:周宗贤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桂西地区  土官制度  羁縻政策  社会等级  王安石  主户  知州  被统治阶级  汉唐 
描述:宋初沿袭汉唐以来对少数民族实行的羁縻政策,在壮族聚居的桂西地区,“因其疆域,参唐制,分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凡五十余所。推其雄长者为首领,籍其民为壮丁,以藩篱内郡,障防外蛮。……其酋皆世袭,……有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峒”等土官(见《桂海虞衡志》),从而建立了土官制度。对于宋
曾布与北宋哲宗、徽宗统治时期的政局演变
作者:罗家祥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布  北宋哲宗  徽宗  政局演变 
描述:自北宋哲宗"亲政"至徽宗即位初期,是北宋政治生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段,也是北宋王朝逐步走向衰败、垂危直至覆灭的重要环节之一。前此置身变法派阵营的曾布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政治活动不仅对当时所形成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北宋王朝的政治走向有着种种关联。
王安石诗史地位新探
作者:叶宽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诗史地位  诗史地位  宋代  宋代  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 
描述:进行了论述。 正文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王安石的诗学思想,通过研究王安石的文道论、诗论,以及王安石所崇拜的偶像——杜甫,揭示王安石诗学思想的内涵:重视诗歌的社会功能、讲求简洁明快、质朴自然的诗歌风格、强调诗歌创作的法度,以杜甫作为典范来学习。诗人的诗学思想对诗歌创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每一位诗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时代里,其时代背景与个人性情都会对诗人的思想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诗学思想也不例外。第二部分是论述王安石诗歌擅长化用前人诗句的现象与意义。笔者运用布鲁姆“影响的焦虑”这一诗歌理论分析在唐宋诗歌转型中,宋代诗人在继承前人丰富的经验,承担前人巨大的压力之时所陷入的困境和所表现的焦虑心理。而王安石又是如何通过化用前人诗句而自出新意,从而达到超越前人的目的。王安石刻意求新求变的诗歌艺术追求,代表了大部分宋代诗人的共同心声。第三部分是阐述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征,王安石早年诗歌明确体现了许多宋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晚年诗歌又表现出向“唐音”的复归。其诗歌的最高成就在于诗歌中所蕴涵的“宋调”、“唐音”两种特色的融为一体,精严深刻而不失自然,晚年达到了精深华妙的艺术境界,于唐宋诗人中独树一帜。王安石所提出的审美理想虽然极少有宋代诗人能够达到,但仍不失为宋代诗人全力追求的目标。第四部分是论述王安石的影响。与王安石同时的苏轼、黄庭坚和在他之后的杨万里、陆游,均深受王安石的影响,或将其作为师法对象,其创作倾向与审美理想与之保持一致;或从王诗的境界中更进一步,完成了宋诗的独特风貌。。 诗史上素来唐宋并称,但在后人眼中,宋诗始终略逊一筹。实际上,宋诗能在唐诗后别树一帜,自有过人之处。其独特的诗歌艺术与审美境界即使是唐诗也未曾拥有的。而后人大多以唐诗的标准衡量宋诗,对其突出的成就与独创性观点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王安石作为宋代诗人代表,变尽唐音,成宋诗一代之面目,宋诗发展至王安石体格大备。王安石在宋诗特征形成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关系,其诗歌明确的表现了宋诗的基本特征,直接启发了苏黄的诗歌创作。而他晚年诗歌又体现出向唐音的复归,这种在文学史巅峰时刻到来前的准备阶段,是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的。本文的关键内容在于理清宋诗发展的源流脉络,把握王安石诗歌中所表现的宋诗特征,从而正确评价王安石的诗歌在宋诗特征形成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作者:许怀林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  历史地位  司马光  熙宁  神宗  土地占有  勇于革新  两税法  《宋史》 
描述:下汹汹’的混乱局面”,是对历史的反动。仅就变法引起的反响这一点而言,已经说明了王安石变法内容之丰富,作用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在历史上地位之重要。
论宋诗的历史地位
作者:朱大成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子龙  欧阳修  王安石  唐人  历史地位  官僚地主  宋诗  北宋王朝  统治阶级  北宋初期 
描述:开发表毛泽东同志《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之后,由于信中谈到“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一些文学论著涉及宋诗时,大多不是裹足不前,就是绕道而行,或者只谈宋诗不懂形象思维而不及其它。这就会使人产生宋诗除了“味同嚼蜡”之外再无长处的误解。我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评论本是从诗歌创作的形式方面着眼的,并没有对宋诗给以全面否定的意思。我们绝不能因为毛泽东同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