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
-
作者:汪志彬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评论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大团圆结局 古典文学作品 《西厢记》 《牡丹亭》 女主人公 爱情作品 崔莺莺 杜丽娘 状元
-
描述:如何看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
-
败走不应是民企无言的结局
-
作者:暂无 来源:华西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败走不应是民企无言的结局
-
“黄金大米”事件,谜底不应是结局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学习博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平"随即谴责研究人员使用转基因大米对中国六至八岁儿童进行人体试验,随后,中国卫生部和浙江省、湖南省有关方面,责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和湖南省疾病预防
-
鹅湖之会对朱熹和二陆的影响
-
作者:陶跃生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吕祖谦 鹅湖 陆九渊 黄宗羲 结局 学案 陈亮 学力 前见
-
描述:亮书云:“子寿极有务实工夫。”(《东莱集》)朱熹致信吕祖谦说:“子静似犹有旧来意思。子寿言其虽已转步,而未曾移身,回思鹅湖讲论气势,今何止十去七八耶。”陆九龄死后,吕祖谦又致信朱熹说:“陆子寿不起,可痛。骂学力行,深知旧学之偏。求益不已,乃
-
文人的相争与相亲——从王安石和苏轼的恩怨说开去
-
作者:张军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知识阶层 北宋 皇帝 宋神宗 科举考试 结局 乌台诗案 宰相
-
描述:文人的相争与相亲——从王安石和苏轼的恩怨说开去
-
人生没有失败
-
作者:唐鑫华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失败者 人生 成功与失败 曾巩 结局 演绎 流失 故事 自我 伤害
-
描述:拥有一个完整健全的自我的确是一份幸福,但挫折和失败带来的不仅仅是伤害,它更会让你得到别人也许一生也无法得到的财富——成熟,自信与坚强。古时曾巩失败不惊。他在多次应考不中的
-
欲“抑”先“扬” 凸显哀伤
-
作者:龚凤玲 来源:文理导航(上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结局 构思 学生 神童 写法 喜剧 写作特色 文题 教学
-
描述:教学《伤仲永》这一课时,就本文"先扬后抑"的写法,我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颇有收获。师:同学们,写作上"先抑后扬"的结局通常是喜剧,而"先扬后抑"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般
-
仲永之哀与木兰之幸
-
作者:王子义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木兰 王安石变法 北宋 神童 政治革新 文学家 环境 结局 思想境界 将军
-
描述:作为北宋一代名相王安石,不仅是政治革新的旗手、思想深邃的大家,更是耳熟能详的文学家。因还家路过仲永家乡,在舅父家听说"世隶耕"的仲永家有5岁神童仲永之趣事,便记挂胸间,并
-
从《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结局看中西民族文化审
-
作者:王冠颖 来源: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西民族文化 中西民族文化 审关心理差异 审关心理差异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部不朽的爱情精品。《牡丹亭》以大团圆作结,《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以罗、朱的死亡结束。两部戏剧的不同结局可以折射出中西民族文化审美心理
-
刘心武怒批新《红楼梦》结局应是悲剧并非喜剧
-
作者:王梦菁 来源:大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心武怒批新《红楼梦》结局应是悲剧并非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