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的隐微学术与体制之争
-
作者:王晨光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汉 隐微学术 周礼 封建 诸侯
-
描述:西汉初期学术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在五行与阴阳思想之后,皆蕴含着对封建制的批评与重塑。相对而言,《周礼》代表的传统儒学亦暗含诸侯各定其制、王需对四方诸侯形势地利观察以制定具体政策的思想。
-
富国与裕民之争:王安石与苏轼的政治理念考论
-
作者:何晓苇 来源:求索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与王安石 裕民与胜民 宋史研究
-
描述:。苏轼认为,王安石变法"急於有功而贪富强",有病民、贫民之弊,乃至败坏天下之风俗。裕民作为苏轼政治理念的核心价值,贯串于熙宁前后苏轼的诸多思想言论和政治主张当中。裕民之道与富国之法也成为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争论。
-
首次“习吴会”有望今登场
-
作者:暂无 来源:半岛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吴伯雄,1939年6月19日出生,台湾桃园人,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工商管理学系,现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他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主席等职务。在台湾岛内,吴伯雄开创了一种鲜有的政治风格,他说话诙谐 、幽默、敢言。图为2011年8月26日,第九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
-
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与朱陆学术之争
-
作者:周建刚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王安石 心学政治观 朱陆之争
-
描述:此也构成了朱陆之争的重要环节。《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中所反映的"心学政治观",代表了陆九渊晚年思想的成熟境界。
-
朱陆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学”关系之争
-
作者:吴凯雷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尊德性 道问学 争辨
-
描述:“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是朱熹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朱陆之争:宋儒经典解释取向的政治蕴涵
-
作者:任剑涛 来源:原道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经典解释 政治效应
-
描述:子原则。两者都试图达到同时兼治人心-社会秩序的效果。在鹅湖之会上,朱陆展示了各自的基本立场,其后各以师承长期延续。王阳明折中朱陆,但仍取孟学立场,经典解读服从于德性感悟。这两种取径,包含了完全不同的人心秩序治理、社会政治走向或发展趋势:前者以其思想的解放性而具有瓦解政治规则的作用,后者以其观念的规范性而有利于维护人心-社会秩序。比较而言,朱熹的进路较陆王的进路更有利于维护人心-社会秩序。
-
戎马生涯成家史提醒子孙惜今时
-
作者:暂无 来源:珠江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核心提示
那时,物质匮乏,他为谋生计不惜离乡别井;那时,日军轰炸,顺德沦陷,为不当亡国奴,他毅然入伍上阵杀敌;那时,顺德土匪横行,他伸张正义剿匪成功。他名叫黄松庆,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初,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这位复员军人以那些年的艰苦经历勉励人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黄松庆,19
-
艾南英、张自烈时文之争与晚明时文选政
-
作者:龙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艾南英 张自烈 时文 地域文学传统 晚明文学
-
描述:造时文,而张自烈编选时文"重经",与江左重秦汉的文学主张接近。二人论争是地域文学传统之争在时文领域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