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李覯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焦秀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于礼  义利双行  经世致用 
描述:论为中心内容,其义利观为价值取向,其经世致用为实践原则。作为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和调解现实生活的规则体系,其伦理思想以现实主义为理论品格,以治世救弊为现实目标,不仅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起到了
王应麟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马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学术思想  汉宋兼采  经世致用 
描述: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考察王应麟的生平、学术渊源和著述。分析应试博学宏词科和遭遇宋元鼎革对王应麟的学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考察王应麟的师承和治学特色,指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实际上是兼宗朱熹、吕祖谦,而非如全祖望所说的兼宗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和四库馆臣所说的渊源于朱熹:考察《困学纪闻》元刻本的流传情况,认为真正的元刻本现已流传日本,而国内流传的元刻本实际上是明代翻刻本。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王应麟“汉宋兼采”的学术思想。宋末学界崇尚空谈义理,学风空疏,为了救治这种空疏的学风,王应麟一方面主张不要轻易疑经惑传,应重拾汉唐诸儒的经注、经说,重视汉唐学者的解经方法,提倡考据,体现了“于汉唐学术取其详核”的特色;另一方面,主张尊六经退四书,继承朱熹“格物致知”的理学体认方式,强调读书学习对于明理...
浅析罗汝芳论学为政之实施
作者:易宗礼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论学为政  经世致用 
描述:论学为政的有机结合,乃经世致用之观点。明代罗汝芳论学为政之实施,在主治辖域,化育人才,开元移性,重在感化等方面卓有成效。罗汝芳具有的德才素质与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其论学为政实施成功之原因。
论王应麟的蒙学
作者:唐燮军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蒙学  经世致用  儿童教育思想  蒙以养正 
描述:》等蒙书的注疏与考辨,为先儒所未备;另一方面,王氏奋意纵笔,精思著文,其所纂辑蒙书,如《小学绀珠》、《三字经》等,流传甚广。著书治学之余,王氏更亲与教育实践。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儿童教育思想也颇值称述。
陈景元儒道关系论的基本特征和政治意蕴
作者:隋思喜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景元  道本儒末  道体儒用  经世致用 
描述:经世致用思想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互补性地思想整合。
庆历学风与王安石的《诗经》学
作者:易卫华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经世致用  疑古  性情 
描述:王安石的《诗经》学主要是在庆历学风的影响下产生的,庆历经世致用学风、尊《序》风气、疑古学风和性情思想等,对王安石"据《序》言诗"、《诗序》作者观及《诗》学性情论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外王”之学在宋代向“内圣”之学的转化
作者:李静  来源: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内圣”  外王  封建统治  董仲舒  传统儒学  王安石  自我修养  《公羊春秋》  宋代理学家  天人感应 
描述:“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其目的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内圣”与“外王”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理天下的手段,本来以“仁”和“礼”的思想形式统一在孔子思想中。但是,秦汉以来,在地主阶级上升时期中,儒学中的“外王”一面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发展,使...
汉代章句之学与语法研究
作者:任远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章句之学  后汉书  孟子章句  语法研究  《周礼  语助  “辞”  “上”  《马氏文通》  语法学史 
描述:汉代章句之学与语法研究
明代初期的心性道德之学
作者:刘宗贤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道德  明代初期  陈献章  明儒学  知识分子  “理”  陆九渊  朱陆合流  道德实践  方孝孺 
描述:文人学土,一方面却不许将官任用他们,“太祖于国初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容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冲1辰:(国初事迹》,其目的是防备有能力的知识分子与部下将官结合会威胁他的地位①,有碍其统一大业的实现。明
论罗汝芳的生命之学
作者:郑晓江 罗伽禄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求道  生生  仁者寿  生命之学 
描述:罗汝芳之学以求道为核心,以安顿生命为目的,所以他把学问的生命修成了生命的学问,形成了独特的生命智慧,他通过仁者寿的观念而拥有了人生之方向与人间生活之准则。罗汝芳也因此成为了晚明儒家学者中的特异